走錯方向的生技產業

大紀元時報記者曾本善綜合報導

    台灣從玩具、製鞋王國進入電腦生產大國後,財經界現在正積極尋求再讓台灣提高全球能見度的產業,這兩大產業為液晶面板業和生物科技產業,面板業目前已有一定的實力,生技業仍在摸索及蘊育中。
    生技業成為政府及民間企業積極投入發展的產業,除了政府以政策引導外,其中一個很大的動力竟是企業集團的負責人感嘆生命無常,又深諳當今醫學無法解決人生老病死的魔障而成立公司、基金會積極發展生技產業。
    有這些想法並已付諸行動的大老包括台塑企業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等。
    這些企業都是國內的老牌企業,公司成立至少五十年,企業集團仍繼續成長和茁壯中,但兩大集團的負責人卻在企業輝煌騰達之際有了青春難再的感嘆。為了讓自己有生之年可以保住活力和健康,繼續為企業、為社會奉獻心力,兩大集團不約而同的都由兒女掌舵投入生技產業發展。
    企業集團負責人發展生技產業,除了年齡、健康因素外,也帶有一絲看盡人間繁華後悟到名利原是一場空的滄涼,期望透過發展生物科技、生命科學的方式,解決人所必須面臨的老病死等惱人問題。
    但粗略的看過一趟國內發展生技產業的方式後,對人生有另一番認識的一群人卻有無限的感嘆,因為,方向全錯了。
    如果生技產業的發展只是在研發新食材、新藥材來解決人幾千年來都解決不了的病痛,如高血壓、糖尿病、風寒感冒等問題,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狀況才是導致現代人疾病叢生的研究,這些投入生命科學研究的人力、物力最後可能還是一場空。
從時間和金錢的角度來看,現在投入生技產業也有緩不濟急的疑慮。
    因為,一項新藥從研發到通過人體實驗量產販售,是一段非常漫長的過程,可能耗時十年到二十年,也可能最終一事無成,研發到最後根本無法上市。
    即使好不容易成功了,能享受到新藥服務也不過是人群中極少數能負擔得起醫療費用的民眾。若全球七十億人口目前只有兩成的人能獲得起碼的溫飽,其餘的人連求得一頓飽餐都成問題,哪還有能力買得起可長保安康的新藥、新食材。
    因此,解決人老病死的問題,良方不在生技產業,良方在心中,在古老的東方文明古國中。只是人被自己、被他人矇蔽了,已無法理解為何只要修心就能解決人千年來都不得解的問題,已無法理解為何不用吃補、吃藥就能常保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