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腫瘤依然不見了/呂應鐘著

紙本書於2002年9月由自然風文化公司出版,現已絕版,今全文上網                 回首頁

             雈埵

自序2002/6

序一:呂應鐘現象

序二:生命重建與成長的歷程

序三:化煩惱為菩提

序四:勇氣--從飛碟研究到抗癌

見證:也算圓了和尚夢

治療過後的種種心得

   一年來的感想

   我曾高興也曾難過

    再度提供經驗

    中藥抓取過程不科學

    扶正袪邪的現代意涵

    絕對要提升免疫力

營養具足決定治療成敗

    營養一定要充足與均衡

    人體所需的六種營養素

    多喝優質的水

    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醣類與排毒

    SOD酵素

    不要怕脂肪

    蛋白質是細胞的基礎

    要額外攝取多樣維生素

    維生素B群+C保活力

    維生素E也不可少

飲食正確就能防癌

    多吃蔬果是正途

    多吃魚

    什麼是EPA

    什麼是DHA

    魚油是全方位保健品

    多吃黃豆製品

    味噌湯是無上佳品

    多吃五穀雜糧

    多吃含硫、硒等的蔬菜

    多吃紅色蔬果補充胡蘿蔔素

    紅葡萄汁可保護健康

生機飲食與素食的迷思

    我不贊成吃生機飲食

    生機或是商機?

    有機是觀念而非療法

    吃有機生機會導致營養不足

抗氧化抗衰老與抗癌

    降低自由基才會健康

    抗氧化劑的好處

    選擇抗氧化劑的一些原則

    自由基也不可過低

    抗氧化酵素SOD

    輔酵素Q10有其效果

為何生病的人越來越多?

    自然環境的惡化

    社會環境的壓力

    過度忙碌及壓力大就會生病

回復健康的經典方法

    要怎麼做才會健康?

    改善身體內部健康度

    體內環保

    用機能性食品改善體質

    改善心理健康度

    心理環境是個重要的新觀念

    提升靈性健康度

    提倡有靈魂的心理學

    靈界傳給榮格的信息

    設法提升自己的靈性健康度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1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2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3

 

這一年多年來,零零總總的真實經驗,讓自己對抗癌方法的正確性有十足的信心,在一個為大家服務的意念下,繼《我的腫瘤不見了》希望這本《我的腫瘤依然不見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拾回健康! 

自序2002/6

二年來,我的治癌與抗癌過程,可謂林林總總,也可謂心得良多。很多人問起我的經驗,我都笑著說:「我把自己當白老鼠般地做實驗!」的確,從《我的腫瘤不見了》書中可以看出我用了很多方法,可是漸漸地,我經過體會、整理、過濾、沈澱,加上尋求方便,目前將方法簡化為三種。

第一是「身」的強化,從最基礎的細胞基因營養強化做起,讓所有見到我的人都覺得我的氣色越來越好,頭髮烏亮,額頭發光,精神飽滿。

第二是「心」的放寬,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放下,不要放在腦子中,讓自己的心變寬,讓自己的心靈空間擴大。

第三是「靈」的了悟,我在體認生死關頭之後,對於靈性現象有更深的了解與體悟,也讓自己的修持能夠達到隨時隨地安住的地步。

第三點不是一般人能夠隨便體會的,要做到這個階段也實在不容易,那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認知,相信有修持的人才能真正知道我在說什麼。第二點很多人也做不到,每個人都有令他天天惦念的事,像是母親惦念孩子、男人惦念工作、企業主惦念賺錢、政客惦念私利、女人惦念情感等,大家都會講要看淡、放下,可以正有多少人做到?

只有第一點比較容易做到,只要能夠真正去實行基因營養醫學調理的話,也的確可以做到抗癌與防癌的地步,雖然不了解心與靈的境界,最起碼可以達到保健效果。所以,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我就將簡化了的、可以簡易做到的、絕對沒有副作用的基因營養醫學強化身體細胞的方法詳細寫成這本書。

我相信,能夠認去做的病友,一定能重新拾回健康。但是,我提供的方法再好,若是如一位女士說他先生得癌之後「生活態度和求生意志相當薄弱、封閉」,神仙也無法救你的。要克服病魔,一定要靠自己!希望病友能了悟!

序一:呂應鐘現象

鈕則誠博士/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最早聽說呂應鐘教授是在我的大學時代,那時我喜歡看太空科幻電影,而他的大名常跟「飛碟」聯結在一道。20年後我到嘉義南華管理學院教書,在校園內巧遇其人,成為樓上樓下的同事和鄰居,這時他是「超心理學」專家。後來我搬回臺北,有一次在誠品書店的新書發表會上碰見他,他正在為「腫瘤治療」現身說法,同時蔚為「生死學」名家。

一個人廣泛涉獵、博學多聞並不足為奇,但是在不同領域間不斷開風氣之先,那就難能可貴了。呂應鐘教授能夠在不同時期,先後成為「飛碟學」、「超心理學」、「腫瘤治療」、「生死學」的重要代言人,這種情形難得一見,的確可以稱之為「呂應鐘現象」。

存在於民國85年至88年間的南華管理學院,是臺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異數。在那三年間,它匯聚了臺灣人文與社會科學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生活在鄉間野地之中,談玄說理、言古論今,頗有世外桃源之趣。在我的印象堙A這所學校不少人身懷絕學,有三位教授更是名副其實的「著作等身」,呂應鐘教授便是其中的一位。

呂教授至今撰述的書籍已達90多種,寫作範圍除了上述幾類外,還包括管理、電腦、理、風水等方面的作品,由此可見他的多元興趣。在這許多著作中,《我的腫瘤不見了》有其獨特的性質,它可以說是呂教授「困而學之」的經驗分享。

近兩年前,當他得知自己身上出現腫瘤,便立即接受正統醫療,同時展開自學方案,通過博覽群籍,以發掘養生之道。由於這是一名腫瘤患者的生路歷程和因應對策,極具參考價值。因此甫一出版就洛陽紙貴,備受重視。尤其對許多「同是天涯腫瘤人」的患者而言,更屬空谷足音、救命寶典。

重要的是,呂應鐘教授至今仍活得生龍活虎,著書不輟,乃有《我的腫瘤依然不見了》續篇的問世。他本著好學不倦的工夫,反身而誠,探索自己的身、心、靈三位一體,開拓「生命的學問」,是生命教育的活教材。我樂於以教育學學者的身分,向大家推薦他的新作。祝願讀者朋友閱後福至心靈,日日是好日。

序二:失落歷程---生命重建與成長的歷程

陳芳玲博士/台灣嘉義大學教育系教授

我個人從事多年生死教育與悲慟輔導工作,有機會遇到一些與死亡有交會經驗的人,特別是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我們一起學習。而我發現,不論是患者或家屬在面對死亡威脅的疾病時,其反應有多種形態,從怨言、怒吼、對「生命」發出質疑,到以勇氣面對自身疾病、以實際行動尋求痊癒之道者都有。

不論結局是控制疾病、痊癒或死亡,在這過程中,停留於前三種狀態的人,經常是處於「為什麼是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生命是何其的荒謬?」的痛苦之中。

而能轉化成後兩種反應的人,除了提昇身體病痛的忍受度及治療效果外,在遭受身體病痛的折磨與死亡威脅中,他們仍能維持著生命的成長,特別是靈性層面的成長。

由此可見,如同意義治療法創立人Frankle所言,「以何種態度面對苦難經驗是恢復身心適應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本書作者呂應鐘老師從罹患癌症到身體痊癒,並將自身面對癌症的各種身心調適之道轉化為文字出版成書,他期望能對處於相似情境的人有所幫助。他所展現出面對自身疾病的態度,我認為是人類面對疾病的極致表現。

我與呂老師相識已有多年。記得他化療後回宿舍休養,我與莊淑如同學前去探望他,當時我和淑如準備一些坊間流行的精力湯及養生茶想與他分享,但那天不知怎麼回事,除了我的頭撞到他的櫃子外,我還把精力湯調製成連我自己都覺得非常難喝的程度,不過他仍非常讚賞的喝下去。

另外,當我們兩人想與他分享相關的調養方式時,他卻向我們兩人介紹比我們所瞭解更多的調養及養生之道,並一再告訴我們,他要將心得出版成書,幫助需要的人。此種精神令我非常地佩服他。

每次見到呂老師,或聽共同認識的友人提起他時,總會讓我聯想起國外的一個研究報告:「個體害怕生命無意義,遠甚於對死亡的害怕;而對生命品質的需求遠高於長壽的需求;死亡恐懼的產生,不僅是因沒有能力去完成個人生命目標,更因無法發現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與(或)實踐的機會。」

我常想,呂老師是一位已超越死亡並擁有個人生命目的與意義的人。

全人健康運動的理念基礎,是個人為自己的健康和疾病負責,沒有所謂的受害者。互補性的醫療理念則是除了施以傳統性的治療之外,也關注如何協助患者找到製造、參與和支持疾病的原因,協助病人走上痊癒之路。

呂老師調合了此兩種對立性的健康理念於他的第一本書《我的腫瘤不見了》,此書出版後即受到廣大的回響。記得有幾次與呂老師和他的朋友一起吃飯或喝茶聊天時,他的行動電話總響個不停,我發現其中有許多電話都是病人在詢問他如何調養,而他的回應態度總是關懷之情溢於言表,且事後並常與詢問者維持聯繫,非常令人感動。

前幾天,得知與此相關的第二本書即將出版,我非常感動,我想呂老師的新書一定再次為處於疾病所苦的人或其家屬,帶來一道可能痊癒的曙光。而一般尚稱健康的人在研讀之後,也可能從中發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健康、延緩老化及降低罹患疾病機會的方法。

這本書可謂是濟世良書,謹欣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