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大啟示呂應鐘著/1992年出版,1995年再版,2001年三版,書本型已絕版

       《目錄》

大啟示一:進入佛經之前

    思考佛教的若干偏失

    追尋原典的重要性

    《長阿含經》的世紀記錄

大啟示二:新世紀的開始

    宇宙結構大啟示

    地球生態大啟示

    不明飛行物體大啟示

    異次元時空大啟示

    異次元生物大啟示

大啟示三:時空的存在

    異時空星球

    宇宙人的生活狀況

    星際戰爭的描述

    地球毀壞和形成

    地球上古史的描述

大啟示四:新思想的啟示

    法華經妙音菩薩品宇宙旅行

    從佛學乘的本意探討宇宙飛

        船的真實性(上)

    從佛學乘的本意探討宇宙飛

        船的真實性(下)

    科學も宗教も幽浮1

    科學も宗教も幽浮2

    科學も宗教も幽浮3

    神秘大探索的啟示1

    神秘大探索的啟示2

    神秘大探索的啟示3

大啟示五:待深思的問題

    佛教與科學的交集

 


 

 

 

 

 

 

 

 

 

 

 

 

 

 

 

 

 

 

 

 

 

 

 

 

 

 

 

 

 

 

 

 

 

 

 

 

 

 

 

 

 

 

 

 

 

 

 

 

從佛學「乘」的本意探討宇宙飛船的真實性(上)

從宗教的新觀談起

本論文於1994年8月18至21日在北京「一九九四亞太地區UFO資料展暨學術討論會」上發表。飛碟現象通常被認為歸屬於現代科學的範疇,自1947年有「飛碟」兩字以來,世界各國飛碟研究單位或個人均以收錄各地目擊事件並加以分類歸納為主要方向,以致使飛碟研究雖歷經50多年之久,仍停留在類似新聞報導的膚淺階段,尤以歐美各國為甚,實際上此種方法根本談不上學術地位,導致近數年來沒有任何重大突破。

幸好在1960至70年代間,瑞士人鄧尼肯(Erich Von Daniken)旅行數千里,到世界各國收集資料,陸續寫下以「史前時代已有高科技外星人來過地球創造地球文明」為主旨的5本書,在全球各地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外星考古學」熱潮,此種首度以新觀點來看宗教經典的大膽嘗試,才激起人類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來思考人類的最高哲學問題。

其次在1974年間美國航太總署一位中級主管Barry Dunning歷經數年研究,出版一本學術性頗濃的以「UFO觀點探討聖經真相」的書,才讓人類開始較認真的來思索神和人類的關係(註一)。

不過傳統宗教體系為維護數千年來的既得利益前提下,任何新的觀念當然會遭到他們的排斥。何況若認定上帝就是史前時代來過地球的外星人,對天主教、基督教、摩門教等信奉上帝耶和華的數十億教徒,不啻是思想信仰的毀滅,其產生的影響會讓人類社會無法承擔。

但是,在時代變遷、科技進步、思想多元化的全球洪流中,傳統宗教說法已遭受許多質疑,而且由新的考古發現可以知道,傳統宗教的若干說法未必正確,因此,我們也有權用一種新的科學的立論點來重新審視宗教名詞,啟發一些新的思想。

原始佛教沒有大小之分

釋迦牟尼佛陀(Sakyamuni Buddha)所創的學說稱為「佛學」(註二),是2540多年前的智慧產物,後來演變成佛教。佛教本身是一種知識與智慧的宗教,在2000多年前傳入中國,當時雖以開創佛教的釋尊佛陀之教化為標榜,但實實上卻早已和釋尊的本意相差甚遠(註三)。後再和中國原有的思想相接觸,不斷變化,不斷發展,最後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新學說(註四),遂不同於東方其他國家的佛教了。

釋尊在世說法長達49年,由於當時印度社會「不立文字」的潮流使然,釋尊從沒有自己寫過一言一句的文字。在滅度後第四個月,才由學德並高的5百位比丘從事第一次結集,也才有了傳諸後世的《經藏》和《律藏》。

釋尊滅度後100餘年,7百位比丘再進行第二次結集;再100餘年後,阿育王召集1000位比丘進行第三次結集;佛滅度後400多年,迦膩色迦王召集500比丘進行第四次結集,這四次結集的經文全是「小乘經典」,因此後世就有人認為「大乘經典」不是佛說的議論(註五)。

本來在釋尊的時代,佛教並沒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分別,真正的分別只是因傳法對象的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有所不同罷了(註六)。

何謂「小乘」和「大乘」﹖現行於亞洲各地的佛教,通常區分為北傳佛教及南傳佛教兩種,前者是根據由梵語轉譯的佛典為依歸,教義以兼度自身及他人為旨,因此習稱「大乘佛教」;後者是根據巴利語佛典為藍本,崇尚標榜自我徹悟,因此習稱「小乘佛教」。要知道這純粹是後世之人賦與的區分而已,而且更要體認所有的佛經都是「翻譯文學」,它常隨教所被,各在崇佛的國家以各國語言譯成的(註七)。

由於傳到中國的是北傳佛典,自隋唐以後都以大乘佛教自居,學佛者以談小乘為恥,看不起小乘佛典,甚至於不少法師一生只閱大乘佛典,不知小乘佛典的內容,其實,小乘為大乘之基本(註八),小乘佛典才是真正的原始佛典。

「乘」的本意是「乘坐物」

大乘、小乘的「乘」這個字,在佛教界念作ㄕㄣˋ,不知起自何年,這個念法的正確性值得商榷。《佛學大辭典》說:「乘,梵語,舊日衍,新日野那(Yana),乘者乘載之義,以名行法,乘行人使至其果地之意。」又說:「一乘,成佛唯一之教也。乘為車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載人運於於涅槃岸,故謂之乘。(註九)」明白指出「乘」是「乘載」之義。(為行文方便,以下用《大辭典》簡稱這本辭典)

《佛教術語辭典》也說:「所謂『乘』有乘坐物之意,是能將眾生從迷惑世界送到覺悟世界的乘坐物(註十)。」(為行文方便,以下用《術語典》簡稱這本辭典)

1975年,泰國僑界在泰王御封華宗大尊長普淨上座的領導下,透過各高級知識分子大比丘僧,以整體力量歷經三年編纂完成《漢梵英泰佛學辭典》,台灣天華出版公司曾在1982年出台灣版(註十一)。(為行文方便,以下用《四語典》簡稱這本辭典)

這本辭典羅列中文、梵文、英文、泰文,因此由其中英譯字意也能讓我們研究出「乘」的本意就是「乘具」,所以大乘、小乘的「乘」字應念作ㄔㄥˊ,而不是現在普遍所念的ㄕㄣˋ。

先細研「三乘」的本意

佛學上有「三乘」,指大乘、獨覺乘、聲聞乘。依《四語典》所列,三乘的梵音為Trini Yanani,英譯為Three Yanas or Vehicles,中文意思就是三種乘具。

第一種乘具叫「大乘」,《術語典》上說:「大乘,摩訶衍那,又云菩薩乘,Maha-yanam(Great Vehicle),偉大的乘坐物。」《大辭典》上說:「大乘Mahayana,梵語摩訶衍,譯言大乘。乘以運載為義,以名教法,即大教也。」由英譯Greaat Vehicle用字即可看出它是一種大型的乘具,可以一次運載很多人。

《十二門論》說:「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為大。」白話意思為:諸佛大人乘坐這個乘具,所以稱為大。此處有值得思考的一點,就是「諸佛大人」指那些人﹖「名為大」是指乘具大型,還是指地位高﹖今日我們說「大官」,他們的座車一定是高級進口連,不僅車型較大而且價格較貴,「名為大」絕對很正確。

《法華經方便品》有這樣的說法:「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第一句「佛自住大乘」,不是明白點出「佛」這些高貴人士自己住在「大乘」中嗎!此處也讓我們知道當時是有「佛」這個階層的高級人士,他們不是佛教所言,人人可以成佛的「佛」,那麼住在大乘的佛是何許人﹖

最後一句「以此度眾生」,眾生指人類,度是引渡,從一處運到另一處之意。這句話指那些稱為佛的人(﹖)運用大乘來運載人類到別處。這樣的事實在成為宗教信仰觀念後,就被後世佛教界延伸引用為能度大眾的「大法」。

第二種乘具叫「獨覺乘」,梵音Pratyeka-buddha-yanam,英譯為the Vehicle of the Enlightened for Self,中文意思是自我啟迪、啟發的乘具。獨覺兩字古譯為辟支佛,也譯為緣覺,因此獨覺乘又稱為「辟支佛乘」,不是「佛」的乘坐物,是小型的個人乘坐物。

第三種乘具叫做「聲聞乘」,梵音Sravaka-yanam,英譯為Disciple Vehicle,中文意思是弟子(門徒)的乘坐物。

在佛教經典中,也有另外指稱三乘為:「聲聞乘、緣覺乘(獨覺乘)、菩薩乘」,菩薩乘的梵音為Bodhisattva-yanam,英譯為Bodhisattva Vehicle,中文就是指菩薩坐的乘具。由此又可看出「菩薩」坐的乘與「佛自住」的大乘有所不同。

《四教儀集註》說:「三乘,乘以運載為義,聲聞以四諦為乘,緣覺以十二因緣為乘,菩薩以六度為乘,運出三界歸於涅槃。」明白區分三乘的「度法」(運輸方法)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將人類運出三界,送到涅槃之境。

聖嚴法師認為,佛陀對根器淺薄的人說做人的根本道理,如持五戒,修十善,稱為人天乘;對厭世觀念很濃的人說解脫生死的方法,稱為聲聞乘;對根器深厚而且有悲願化世的人就說菩薩乘(註十二)。

依據《法華經譬喻篇》的記載,聲聞乘是服從佛陀的教誨、而本身完全覺悟的修行者所有的乘坐物;獨覺乘是藉自己覺悟的、智慧的修行者所有的乘坐物;菩薩乘是覺悟自己修行、同時也努力使別人達到覺悟的人的乘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