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神話的神話淺談山海經

遙   光

 

原始的生民們,一方面努力與生存的惡劣搏鬥,一方面也不斷的延續生命的延續,當生民們熟悉自身的環境之後,卻又不得不為好奇所驅使,逼著自己向著未知前進。在這些未知裡,固然有可喜的,但也有一些可厭可憎的,無論是告誡後人,或者是防範未然,生民們無不把這些新發現用口耳相傳、書之竹帛,當未知的洪荒一點一點展現他的樣貌,這些關於上古生民對於天地萬物的認識,便集結成古代人類的百科全書 --「山海經」。

山海經長約三萬餘字,就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並不算是一部長編鉅著,但是內容之複雜,卻是任上古任何一部鉅著都比不上的!由於性質屬於包羅萬千的「百科」,因此舉凡有神話、傳說、地理、歷史、宗教、民俗、曆象、動物、植物、礦物、醫藥、人類學、民族志、地質學等資料,無不含括其中。由於他是屬於各地方官府的秘藏匯集而成,因此,雖然署名是禹、益所作,但我們卻可以很清楚的確定這本書不是一人一時一地之作!或許經過編纂,在內容上可以明顯看出刻意的編排,但內中敘述方式及角度卻各異,因此,說他是上古百科的總集,絕不為過。

現在的人,大多把山海經當作神話來看,在劉大杰的【中國文學發展史】中提到:「中國古代沒有神話專書,神話材料保存得較多的是山海經、楚辭和淮南子。」我們仔細看其中的篇章,確實也有不少神鬼怪誕的內容。但我卻以為,這些「神話」,實不應該當作神話來念,因為這些內容都是上古人民對於環境最粗淺的認知,或者是嘗試對於自然環境奇怪現象所賦予的解釋,這種基於一種認知不全或錯誤認知而衍生的記載,我們寧願當作「不夠正確或無法印證的寫實紀錄」!就像是近幾年來我們藉由不斷出土的文物,證明了以往只存在在傳說裡的夏朝及商朝的存在,而山海經這些就手眼紀錄、口耳相傳的紀錄,不也應該以寫實的角度去看待?

當然,裡面不乏一些帝王世系、神話信仰的奇怪記載。那當然也是經過年代久遠之後,不斷神格化的結果,因此,把這些內容當作「神話的研究材料」比當作「神話」會更好!當然,裡面的光怪陸離,確實也給後人在神話材料擷取上無限的想思。因此,雖然最遲至明代胡應麟始把該書列入「語怪」之書,但其實早在西漢時代的司馬遷,就已經因為書中的荒誕不經,而把此書雜廁在在書目中的小說類了。史記卷六三:「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而這段話,也成為中國古籍最早提及山海經的內容。

《山海經》的編目歷代多次的調整,至今已經與最原始的版本有很大的差異!最早漢成帝時尹咸校定為十三篇,今傳本則為十八卷三十九篇,其中《五藏山經》五卷,形式內容是以敘述各地山川產物為主,算是不折不扣的地理書;《海內經》、《海外經》八卷,《大荒經》及《大荒海內經》五卷,這兩部分的內容最是荒誕不經,但卻保存了中國古代歷史、神話以及原始邊裔的地理誌。像現在許多部落的習俗或傳說,都還可以從其中找到一些淵源。

 作為一篇淺談,遙光並不想在此描述詳盡的內容,卻要從幾個有趣的部分來作一些介紹:

 一、礦物記載詳盡:在山海經裡,提及礦物產地多達三百餘處,有用的礦物多達七八十種;出產銅礦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產鐵礦的也有三千六百九十座。這顯示了,在古代生民的眼裡,知道哪些地方有這些「寶藏」可以運用,可是頭等的大事呢!因為這些礦產不僅代表國家所能運用的資源,更代表國家存亡的氣數,畢沅、郝懿行提到:「歷代以來,或者封於太山,或者封於梁父,封禪之王共有七十二家,得失的天運氣數,全在這個契機,這就是國家開發資源的大事。」因此,重視這些礦產,其實也是對生存環境擁有的掌控。

 二、奇特動物繁複:山海經所提及的奇特動物,其用途有三,一是服食、服佩,二是消疾解厄,三是吉凶象徵。但無論為何,都把奇特動物神物化。古代生民的知識不足,對抗疾厄的能力相當弱,因此,百病不侵、不飢不睡、趨吉避凶的渴望,更大量的被寄託在這些特殊的動物上。像是「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食之使人不厭,又可以禦凶。」,又像是「耿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叫,見則其國有恐。」我們光想像善笑的三首六尾鳥、鳴叫的如狐魚翼獸,就可以發現,古人對於這些奇特動物的記載,除了是一種對於未知的一種畏懼之外,也企圖從畏懼中掌控未知。

 三、遠方異國記載:如果大家不陌生,李汝珍鏡花緣裡描述的海外各國之奇風異俗,正是源自於山海經。有趣的是,這些不應該存在的各式各樣異國記載,怎麼會那麼彷彿真如其事的被詳實記載下來呢?因此,我們可以推斷,膚淺的觀察加上憑空的想像,以及不斷傳說的失真,便造成煞有其事的記載了!不過,有些記載即使依照現在的科學推測,仍是有幾分真實性!像是上古曾經發生幾次隕石大爆炸,有些科學家就推測,這些大爆炸所發出的放射線改變了不少地球上動植物的基因,而這些記載,或許就是當時基因突變的真實紀錄。像是山海經中記載著海外北方有一種「一目國」,只有一隻眼睛,長在臉的正中央。據西方史家所載,在阿爾泰山附近也有類似的「一目人」。或許可以推測,在那個時期,的確有種一目人被人發現過,不管那是不是基因突變的結果,但很顯然,這樣的種族確實曾經存在過。

 這些有趣的記載或現象,都是在這本上古百科裡面耐人尋味的部分。而超脫於現實的部分,除了讓我們知道上古生民對於大自然的詮釋方式,也讓我們可以感受生民眼裡新奇的世界。

 想想,當生民面對天地萬物,一點一滴紀錄下來的心情,必然與當下的我們一樣,對往銀河太空的探索,充滿著既興奮卻又畏怯的不定感。如果能循著生民未開化的眼睛,一點一點想像他們所面對新奇的天空,我們必然也能感受到,書本裡面未曾記載的起伏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