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優良營養品的要領>>>>>>

呂應鐘

現在大家都體認到<攝取正確的營養素才是健康之道>,可是營養品琳琅滿目,大家都不知如何選擇。

數年來很多病人找我諮詢時,都直接問到哪邊購買,讓我很為難,因為我是教育工作者,注重的是要告訴大家正確的回復健康的觀念,而不是只告訴怎麼買。而且書中也不便寫出品牌名稱,幾經思考,並和出版社討論,就以提出一些教戰守則方式,協助大家能夠辨識營養品優劣的方法:

一、看包裝  

        台灣氣候潮濕,最好的是用褐色或是霧色<玻璃瓶> 包裝,能防潮,適合台灣地區使用。其次是用「白色(或其它顏色)塑膠瓶」包裝,美國營養品大多是此種包裝,因為美國屬大陸性乾燥型氣候,營養品又非100%純天然的,可以用此種包裝。如果是使用「透明塑膠瓶」包裝的,光線照射最容易變質。

二、看檢驗

        看看標示上有沒有SGS、食品工業研究所等公信單位的檢驗字號(不是工廠ISO編號),或是要有最基本的商品條碼。

三、看劑量

        選購營養品不能只看售價,必須將<價格>除以<總劑量(「每粒劑量」乘以「粒數」>,換算出單價,就可以比較出是否值那個價錢了。例如:

(1)維他命CB100片賣945元,A100片賣890元,F100片賣800元,大家會認為買F牌就好了,三種都是100片,殊不知B1粒含500mgA1粒含250mgF1粒只有60mg。大家換算之後就會知道F牌最不值得,B牌最好。

(2)魚油:魚油不是魚肝油,魚油是來自魚肉提煉。大部分魚油製品一大粒是1000mg,通常含EPA180mgDHA120mg,一定是3 : 2比例。不過有少數魚油只含單項的DHAEPA,這不是人體最佳吸收率的產品。市面上有少數品牌魚油EPADHA含量高達300mg : 200mg以上,這是較佳的產品。

四、看成分

        在營養品的<成分標示>框內外,如果寫有「黃色x號」「滑石粉」 「二氧化鈦」「苯甲酸鈉」等十多種添加物之類的,通常是化學合成,或是天然成分很低的。具有天然活性的營養品是不會添加這些的。而魚油產品如果在標示上看到加有「玉米油、花生油、蔬菜油」等成分,表示魚油純度很低。

五、看製程

        相同產品會因製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品質,不過廠商都不會講製程,這一點比較難做到,在此我舉幾個例子:

(1)靈芝:有的是用高科技水解萃取乾燥,成為很細的粉末,劑量較高;有的只是整珠研磨成粉,顆粒較粗,有效劑量很低。而靈芝產品好壞也不是只看多醣體的高低,必須看有沒有活性。台大孫璐西教授研究過市面上的靈芝產品,只有1%具有活性。

(2)麥苗:產品很多,品質差異很大。有的只含有單味大麥苗粉或是單味小麥苗粉,效果都不高。若以製作過程區分,最差的是整株乾燥後磨成粉,劑量相當低,粗纖維含量太高,容易傷胃。較佳一點的是搾汁後噴霧乾燥,很多市售麥苗品屬這一類,但因加過熱已沒有活性;最佳的是搾汁過濾去除粗纖維,再用有機認證二氧化碳凍晶乾燥法萃取,整個過程在低溫下三小時完成,才能保留活性,劑量成分又足。

(3)硒:癌症患者必須補充硒,如果成分表上寫著「硒化鈉(Sodium Selenate)」就是化學合成的,劑量通常只有50微克,因為超過此量容易中毒。有機安全的會寫「硒酵母(Selenium Yeast)」或是「酵母硒」,吃多了也不會中毒。不過有些廠牌將硒化鈉與啤酒酵母混合在一起,就號稱硒酵母,那是不對的。

(4)大蒜萃取粉:一般市售的大蒜精蒜味很濃,卻讓很多人食用後導致胃不舒服,因為製程太過粗糙,活性完全消失,只剩蒜味。最佳的產品是備萃取後能夠保有與生鮮大蒜一樣的活性,並能抗胃酸破壞,只會在腸道中釋出的為佳。若是能夠再含有山楂萃取物、紅葡萄葉萃取物的產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