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將影響眾生之二十一世紀顯學

(為劉易齋教授之著作寫的序)

 

   生命教育為曾志朗先生擔任教育部長時相當重視之政策,當時全國中小學紛紛響應而開授相關課程,大學校院更在南華大學設立生死學研究所之後風起雲湧地開授生死學與生命教育相關課程,當時官方亦成立「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由部長親自領軍,集合26位學者、校長、官員組成,陣容相當堅強,且分為「研究、發展及評估;師資及人力培訓;課程與教學發展;宣導推廣」四組,認真地規劃我國生命教育藍圖。

    綜觀《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年度)》,將生命教育推動之四年目標訂為(教育部,http):

 

      本計畫目的在於透過全國性校園生命教育之推動,落實全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社會的教育

      遠景。具體目標說明如下:

      (一) 鼓勵學生探討生命的意義、目的與理想。
      (二) 落實「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的教育目標。
      (三) 培養學生道德判斷的能力。
      (四) 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實踐道德倫理。
      (五) 提升學生情緒智商、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六) 開展多元學習環境,協助學生發展各種智慧與潛能。

 

  似乎與歐美之死亡教育整體內容或是南華大學的生死學內涵有相當大之差異,此六點宛如「公民與道德」或是「新生活運動」之條文,涉及之主題著重於個人行為及日常人際能力,與全人認知之身心靈生命似乎有極大差距。

    教育部亦言及「至目前為止,學術界對生命教育之範圍與內涵,仍未有具體共識,亦未能發展出統整性之理論架構與課程。」(教育部,http)可見學界對生命教育看法之紛歧,亦可以從各大學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課程之紛雜看出,似乎大家對生命有不同的註釋。數年來此情況仍然存在,更由於曾部長轉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而使喧騰一時之生命教育似乎沈寂下來。

    此現象完全如同八十五年李登輝總統提倡心靈改革情境的重演,當時總統府提出「尊重與關懷、守法與倫理、勤儉與整潔、效率與品質、溝通與和諧」等價值觀念,作為推動心靈改革之目標,並要求各公務單位至少認養一項予以落實。

    八十七年元月教育部主辦「心靈教  育研討會」,從「心理健康、民主法治、生活教育及健        全社會風氣」等方面深入探討落實心靈教育之方法。並提出心靈教育八大內涵為「自省與寬厚、開闊與學習、關懷與服務、守法與禮貌、誠懇與信實、堅忍與勤勞、儉樸與知足、踏實與負責」(明道中學,http),比較教育部之心靈教育目標與生命教育目標,雖然遣詞用字有差別,然而主題內涵似乎完全相同,宛如「公民與道德」科目之重現。

    不管是心靈改革或是生命教育,均集合眾多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之智慧、動用教育資源與人力、要求各單位及學校落實執行之政策,嚴格檢討起來應似乎成效有限,其中必有值得探討之深層意義。

    愚意: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以降,西方唯物思潮成為顯學,造就二十世紀進步神速的現代科技局面,其內涵完全屬於物質層面,如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固然全是研究物質界現象,甚至使得原本探究人類內在心靈的心理學自一九一一年以來,為了與物理學平起平坐亦摒棄從希臘哲學以來重視的psyche(心靈、靈性)內涵,使得當時的行為學派成為現代心理學發展基礎(Boereehttp),從此也走向唯物研究路線。

    而二十世紀末期興起之生命科學更是以生物科技為發展主軸,兩岸學界在生命科學領域之研究,多偏向於傳統醫學、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化學、生物教育、分子生物學等領域,以理、工、農、醫之唯物思考方向來從事教學與研究(呂應鐘,2001),似乎將「生命」之定義窄化成「生物」,而使得基因密碼之破譯變成生命科學研究者最高目標。

    事實上「心靈」或是「生命」此二名詞,並非侷限於生物科技、生命科學或是現代心理學之範疇,數千年來哲學及人文學門中的「生命」是涵蓋天人合一的思維,兼容形而上(心靈、靈性)與形而下(心理、肉體)理念,它是「心物合一」」完整概念,而非唯物層面的生物行為而已。

    就是由於從二十世紀以來,學界將生命簡化成生物、將心靈窄化成心理,所以心靈改革與生命教育的目標都簡化與窄化成侷限於當代人類行為之改進,並未深入觸及生命核心,以至成效有限,殊屬可惜。

    本人研究宇宙生命學與超心理學超過二十年,於六年前延伸研究榮格之分析心理學與生死學,加上個人多年靈性方面之體悟,一直對國內的生命科學與生命教育停留在生物的層次而深感遺憾,然而人微言輕,加上唯物科學主宰人類之思維,一切超越實證之理論均被視為不科學,只有將結合靈性真實存在之生命學、生死學、心靈學等當做個人興趣而默默研究。

    直到一九九三年閱讀到被譽為台灣生死學之父的傅偉勳教授(1993)的著作,他提出「生命十大層面與價值取向」模型,包括:

 

      身體活動層面、心理活動層面、政治社會層面、歷史文化層面、知性探索層面、美感經

      驗層面、人倫道德層面、實存主體層面、終極關懷層面、終極真實層面

 

  涵蓋身、心、人際、人文、科學、美學、道德、哲學、宗教等主題,立時體會到「德不孤」,這十大層面正與本人研究的領域不謀而合,嗑嘆這才是真正完整的生命概念,也必須由此深入方能體悟生命系統的精髓,而生命教育內涵亦必須以此種層面加以詮釋,可惜的是傅教授已作古,國內學界並未給予應有的掌聲。

    有幸在一次生命教育印管理學術研討會上聆聽劉易齋博士多年來深入研究生命學理論,其《生命學簡綱初探:生命教育概論與實踐》一書更從西方之希臘、希伯來、伊斯蘭生命哲學到易經、佛教之生命哲學,架構出完整的生命學理論,並以提出生命教育之願景為「營造並整合生命哲學與生命科學的良性互動機制」,繪出生命教育結構圖為:

 

      生態向度(生命環境)、生理向度(生命科學)、心理向度(生命理學)、心靈向度

      (生命哲學)、生活向度(生活實踐)、生命的超越

 

  正呼應傅偉勳教授的生命十大層面,也與本人出版《現代生死學》一書之理論結構內涵相同,立時又體會到「必有鄰」,於是在甚多場合均主動推介劉教授的生命學理論。

    近兩年來,本人正逐漸將在南華大學開授之「現代生死學」、「宇宙與生命」、「心智與潛能」、「管理與現代社會」、「心經之宇宙科學考察」等課程以及個人網站(http)上之「健康科學」與「生死智慧」等匯集成統合成「生命管理」理念之際,卻驚覺劉教授已然架構出比我更完整之理論體系,著實令我由衷讚佩。

    劉教授精進地將兩年前之「生命教育結構圖」提升為「生命樹的五元向度圖」,更進而架構出「生命管理學」理論,將生命教育的的內容及管理的程序,系統分化為九個次第:

 

      一、認知生命結構;二、賦予生命意義;三、覺照生命本源;四、瞭解生命訊息;五、

      充實生命內涵;六、善用生命資源;七、經營生命品管;八、成就生命教育;九、完善

      生命關懷。

 

  並指出「生命管理的研究必須從生命哲學的本體性和生命理學、生命靈學(神學)及生命科學的整合系統上來解析、詮釋。」以建構「身心靈三位一體的生命管理思維」。

    此種極為前瞻、珍貴、恢宏的新理論,唯具有心物合一學識之前瞻學者方能體會,本人在讚佩之餘謹欣以為序,期待更多具備「身心靈三位一體生命管理思維」的有識之士能結合起來,開創影響眾生之二十一世紀顯學----生命學、生命管理學----則地球人方能邁向科學與宗教結合的天人合一境界。 

 

呂應鐘 序於嘉義大林南華大學

2003年2月23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http),http://210.60.194.100/life2000/eduteam/project_mid.htm#_2

2.明道中學(http),改造心靈、以愛圓夢--心靈改革方程式網站,

   http://www.mingdao.edu.tw/rd/vv/item3.htm

3.Boeree, C. G. (http).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http://www.ship.edu/%7Ecgboeree/historyofpsych.html

4.呂應鐘(2001),《現代生死學》,台北:新文京開發公司。

5.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正中書局。

6.呂應鐘個人網站,生命智慧網,http://www.wiselif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