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為何一定要蓋核能電廠?

    呂應鐘教授


原載於1989年3月4日《世界論壇報》

  為因應台灣產業及民生用電之成長,台灣電力公司欲積極興建核能四廠。然而,因現有三座核能電廠時常發生事故,加上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竟使得核四廠之興建與否提昇成為政治檯面問題,完全扭曲了未來電力供需及核能科技的安全面,也讓一些沒有政治本錢的人物趁勢藉反核而成為公眾知名人物,實在令人對台灣政治開放中的不正常現象而扼歎。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之電力除了運用水力、火力及核能之外,難道沒有其它發電方式可資利用?是否台灣電力公司之研究工作太沒成果?甚至根本沒經費從事?或者,為了獨占事業之龐大利潤而故意不研究其它可資局部替代之風力、太陽能及海洋發電?
  我認為問題癥結在於「獨占」而非「科技」,台灣電力公司沒有道理再獨占全島用電事業。因此,我期望:
  一、富國利民眼光之政治人士,能以打破台電獨占局面為政見述求,使發電事業具效率化。
  二、有專技知識之科技人士,能以台灣本島地域特性,歸劃出綜合性發電系統、或區域性發電系統,以降低人民用電負擔。

 目前我國的電源大致來自火力(燃燒煤及石油)、水力(水庫發電)、風力(風車)及核能。風力發電僅在澎湖本島開發;水力發電因台灣水利運用欠佳,水資源日益貧乏而漸失重要性;火力發電之燃煤及石油均仰賴進口,其中又牽涉圖利外商之購煤弊案。因此台電之眼光只有依存在核能發電之上了,不顧核能四廠突破千億元之興建費是否在廿五年內可回收(核電廠壽命只有廿五年,屆時需封廠除役),仍舊要放手一搏。
  四十年來我們「大一統」的政治理念,無形中也深深左右著一切,例如教育上,要用部頒審定標準本教科書,要用聯考來統一分配;航空及公路票價,必須全國統一,不管是用中型或小型飛機,或各縣市公車營運狀況不同;因此,用電觀念上,也養成一個台灣電力公司統籌發電,全國人民在統一電價上來用電,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
  其實國外民營地區性電力公司很多,他們有各自的電價,都在高效率企業化經營下,用公開合理的利潤比率來營運,受益的是用電大眾。
由於台灣電力公司是國營獨占性事業,因此才會出現「政策性採購」此種全世界電力公司絕不會應用的「高價購劣煤」情事。可見,國人用電實在是吃了大悶虧,卻又不能不用、任憑宰割。
  如果本島採用多元化能源技術,就可以打破「統發(電)統收(費)」的獨占局面。所謂多元化能源技術,就是鼓勘並提倡民眾使用風力、太陽能、其他替代能源,其餘使用電力公司的電。此種技術應視北中南部地區性天候而調整。
  譬如,南部地區應讓家家戶戶裝置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免費的陽光來節約用電或用瓦斯來燒水的現況。台灣南部每年日照天數在二百天以上,以南部六百萬人口計,約有一五○萬戶,便需同量之太腸能熱水器,龐大市場不僅值得製造商投入,更能降低成本至1萬元左右。這種達一五○億元的市場也可提昇相關產業的發展。
  在風力強的澎湖、新竹、林口等地區,鼓勵風車發電,興建社區式風車發電站,或家庭式風車發電機,只要有風就有電可用。荷蘭式的風車工業值得我們開發利用。由於風車發電設備不是高級產業,其造價也相當低廉,只要能維持在一萬元左右即可開發。
  另在地熱區如大屯山、宜蘭清水等地,鼓勵當地居民直接利用地熱水源,以減少對電力的消耗。
  如果全民能有「分擔使用能源」的觀念,充分配合政府之推廣,那麼降低對核能及火力發電的依賴,大約可達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說,家家戶戶可以轉移目前能源使用達三分之一,屆時電力不足的問題迎刃而解,根本不用考慮密集或核能電廠。
  台灣四周環海,若能再充分利用海洋發電,可完全卸除原料仰賴進口的不利因素,而以長期眼光估計,更能富國利民。
  海洋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收集器,只要九十個台灣面積的熱帶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腸能相當於一二五億桶原油的能量,若將其百分之一轉換成電力,相當於美國一天的發電量。可見充分利用台灣四周的海洋,才真正是解決用電不足的最佳方法。
  海洋發電大致分為「海水溫差法」和「潮汐推動法」兩種。海水溫差法又分為閉式系統與開式系統兩種。閉式系統是利用海洋表面的溫水蒸發低沸點的氨或氟氯烷冷劑,使其產生蒸氣來推動渦輪機而發電,而蒸氣則以海洋深處的冷水來冷卻,然後再送入蒸發器內,如此形成密閉循環。
  開式系統是利用溫海水在真空室內蒸發成低密度蒸氣,來推動渦輪發電,同樣用冷海水來冷卻,直接回到大海。一般發電所用之冷水抽自六百至一千公尺深的海中,只要冷熱海水溫差二十度即可進行此種方式之發電。
  古巴北部的馬坦札灣洩、法國在西非亞比坦海岸、夏威夷基荷點、日本在諾魯等均建有大小不等的海洋電力站。雖大多為開式系統,但因開式系統不需冷劑,不會有毒害事件,零組件可改用高強度塑膠,且能源轉換效率高,目前之研究均朝開式系統。
  台灣四周環海,海洋資源永不匱乏,政府應訂定各縣市(南投縣除外)海洋發電辦法,在各縣市成立縣級電力公司,各自興建海水溫差發電設備,以取代統一的台灣電力公司興建核能電廠。算算看,一千二百多億的核四廠,分給二十一縣市興建海水溫差電廠,各可分得五十多億元,足以各興建數座了。何況不愁海水匱乏,永無漲價情事,只要保養得當,可一直發電而不停機。
  我國的電力(或能源)政策可說是相當缺乏效率,既無長遠規劃,又無全盤體認,全靠中國石油公司和台灣電力公司兩大國營獨占事業來制定,當然在商言商,以自身利益為前提,置國民生計於度外。所以我們用的汽油和電力都比先進國家貴。
  廣大的消費者長久以來已習慣付高價汽油和電力,反而覺得「美國汽油價是台灣的一半」不可思議;加上國人暴發戶心態以及消費習性,常在不意中浪費很多能源。政府要對此種現象負些責任,因為四十多年來,只會喊「節約能源」的口號,沒有在教育上好好地教導民眾「能源來之不易」的真相,或教導民眾使用多元化能源、大自然能源,使大眾根深柢固地認為「用電當然找台電」。
  近日來反核四廠的運動風起雲湧,但這只是治標辦法,沒有核四廠,不久大家都會被限電,這是不爭的事實。真正為民眾著想的政府、就必須立即檢討電力政策,分散發電方式,重新在全島舖排區域性發電方案,以解決勢必匱乏的電力問題。

原載1989年3月4日《世界論壇報》。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網頁※
◎【呂應鐘出版著作
◎【台灣飛碟研究教父


[ 回『星站新視界』 ]    [ 回新客星站首頁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