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呂應鐘

 

◎ 文明的惆悵

  自英人李約瑟的《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問世後,全世界研究漢學的人士,莫不驚嘆羨慕。而國人也感到光榮無比,然而筆者在高興之餘心底總存有一絲惆悵,這是愧對祖先的惆悵。
  我們不能否認我國古代的確有過高超的科技文明。我們要瞭解中華民族的偉大不僅在於其體儀、道德、倫理為世界之冠,在科技方面也有過輝煌的記錄。可惜,由於種種原因,使中國的科技沒落,令人惋惜萬分。
  多年來筆者以現代科學觀點來研究中國科技文明,總有說不出的感受,個人認為下列五種原因造成了中國古代科技的沒落:
  第一、儒家專講道德,從孔子開始,就常以『比德』的眼光來看萬物。譬如見大川,就說『夫水者君子比德焉』,見竹子,就說『本固、節堅、心虛』,都是以道德的眼光來分析萬物,將『格物致知』的自然科學法則演變成道德法則,走向人文之途。
  第二、不屑談及『怪力亂神』之物,對技術性或科學性的觀念和製品,認為是『奇技』,並謂『玩物喪志』,完全抹煞科技的重要性。
  第三、『取法聖人』的觀念阻蔽了後人的研究精神,人人都認為孔子刪過後的經書,已包羅天下之理,凡見到有合經書上的說法,就認為是取法聖人,而見到經書未曾說過的,認為不足為訓。譬如清朝通儒阮元,在其所著的『疇人傳』中嚴厲批評西洋的地軌橢圓之說,也批評地球動而太陽居中的說法,他認為天地易位,動靜倒置,是離經背道的事,不足為人所效法。此種經書的後遺症,梏縛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智慧,只使中國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科技觀念永無發達。
  第四、中國人的腦力用於釋經考據太多了,對經書上所言只知一字一字地去推敲,像陸游《老學庵筆記》所言胡浚明酷好字說,常因浴出大喜曰:『吾適在浴室有所悟,字說直字云:「在隱可使十目視者直。」吾力學三十年,今能造此。』在外國,希臘人阿基米德因入浴而發現物體入水重量減輕(浮力)的道理,名垂千古。而在我國古代,胡浚明因入浴而悟字,實為天壤之比,令人慨嘆。
  第五、古人不求甚解,只知現象的描述。自然科學的研究起始於懷疑,由懷疑而求解釋。我國古代儒者對於自然事物不是不知道懷疑,只是解釋的方法以道德倫理方式為之,偏差太大了。如我國古人知『鷹色隨樹,蛇色逐地』,卻讓西洋人提出保護色的學說。而朱紫陽氏曾懷疑過山上螺 的由來,卻讓西洋人發揚地質學。
  這一切並非指西洋人的智慧比中國人高,只是他們的腦力是用來查證事物的真相。我們卻囿於經書的解釋,自然而然,差別大矣。
  筆者曾想過,我國目前研究易經的多是文史哲出身的人士,他們只會字字查經考據,先天上就認為《易經》是算卜之書,所得的結論當然是認為《易經》是占筮術了。
  但如果國人能完全摒除此觀念,先將易經視為高等自然科學書。國內物理、生物、數學等方面的博士能齊集探究,定能發現許多現今所未知的科學定理,也許能得到易經從何而來的答案,更有甚者,人類文明如何起源的問題或許也能解釋。
  然而,此種『奇想』如何能實現?要叫科學界專家學者以開放的心理學來探究易經本義,可能是永遠做不到的。問題癥結就是在於國人都知我國古代科技文明發達,但卻不知以現代科學原理來重新探討,賦予我國古代科技新的(現代語言的)解釋。
  每想到此,內心萬分惆悵,我國缺乏的不是科技遺產、不是智慧、不是人力物力。而是缺乏『觀念』,缺乏用科學精神探討古代文明的觀念。
  執筆撰寫我國古代科技新探一系列文章--包括力學、光學、天文學、聲學、生物學、工藝常識--旨在拋磚引玉,提醒國人用現代科學觀點來看我國古籍上的科技記載。當然,這一系列文字不能涵蓋我國所有的古代科技,它們只是個引子,希望能讓有心人警覺而已。至於這些文章的影響有多大,那就要看有影響力的人士有沒有『觀念』了。 

原載於 1979 年 6 月 28 日《民族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中國古代科學 ] [ 失落古文明]

本網站由「新客星站」 維護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