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別讓觀音山真的變成觀「陰」山

    楊國柱/中華民國殯葬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觀音山舊稱八里坌山,山形宛如觀音佛像仰臥姿,蜃氣時從海上西來,過此陡降,化為行雲,時而如飄綿滾絮,變化不定,昔日為淡水八景之一。曾幾何時,這樣的美景不再為人贊頌,因為青翠的山林被砍伐,違章廟宇和工廠到處可見,自然的土石被開挖,濫葬墳墓和違章靈骨塔佔據半個山頭,荒塚點點,鬼影幢幢,且由於欠缺規劃,行人穿梭其間,不但感覺雜亂無章,且容易迷失方向,毫無人性可言。當選舉結束翌日,總統當選人陳水扁到達濫葬最嚴重的觀音山下,向已故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先生的墳前獻花致祭時,未知陳總統是否已經感受到觀音山自然資源遭破壞之嚴重性。

  觀音山濫葬之形成原因或背景錯綜複雜,歸納其主要者如下:

一、 墓地供給不足
  根據統計,假設火化入土人數占總火化人數之比率為30%,未火化土葬每個墓基面積為16平方公尺,火化入土的墓基面積為5平方公尺,公共設施佔墓地總面積40%,則台北都會區之墓地需求總面積平均每年達400公頃左右。然而,近十年來,台灣地區公墓總面積不但未增加,反由11000公頃減少為10500公頃左右,而台北市公墓未使用面積剩下不到50公頃,台北縣則剩下約200多公頃。

二、 喪葬習俗觀念深植,一時難破除
  觀音山被傳聞為風水寶地,加上不肖葬儀業者、地理師等誇大風水好壞之利害關係,民眾極易接受媒介至此不法買賣墓地並私自營葬。此外,申請合法設置之行政流程不符擇吉日需求,現有公墓內之墓基面積受限法令規定,無法進行大面積厚葬,以彰顯家勢,凡此,均會驅使喪家走上違法濫葬一途。

三、 經濟誘因驅使地主售地供造墳
  隨著糧食消費習慣改變,及自由貿易之經濟結構變遷,農林生產變得無利可圖,於是農林地面臨變更使用之極大壓力,尤其風水佳的山林地,喪家爭相要求提供設墳,其買賣價格較原用途地價飛漲數十倍,如此豐厚經濟誘因,乃形成濫葬蔓延之推力。

四、 公權力不張與管理漏洞
  中央雖於民國72年制定公佈墳墓設置管理條例,但由於地方政府懼怕傳統習俗觀念會凝聚強大之抗拒力量,不敢對死者安息之所加以拆除或遷移,以致民眾率相公然違法成習。此外,濫葬形成前,先有伐木及整地行為,其取締涉及森林法或山坡地保育利用等土地使用管制法令,惟自墳墓設置管理條例實施後,上述土地使用管制機關認為取締濫葬屬墓政單位之責任,墓政單位則反駁濫葬形成前之破壞地貌、改變地形之行為應由土地使用管制機關取締處理,管理漏洞因而產生。

  根據82年調查,觀音山較集中之濫葬分布於東南區,面積耗用150公頃以上,如加計全區零星濫葬面積,總面積達485公頃。再加上鄰近合法之五股獅子頭公墓70公頃,占觀音山總面積比率超過四分之一,如任由其逐年擴展,而不謀求改善,總有一天,觀音山真的要變成觀「陰」山了 。

  筆者認為改善之道,除繼續宣導鼓勵火化入塔,以降低土葬需求之外,宜考量風水條件,增闢合法墓地,惟觀音山屬風景特定區,受制法令規定,增闢不易,短期可由台北縣與台北市合作,將老舊之五股獅子頭公墓予以更新,規劃開發為殯葬一元化之殯葬專用區,並於開發完成後,限期優惠提供濫葬區遷葬或進塔使用,至於逾期不配合遷移者,由中央內政部、台北市政府、台北縣政府、觀音山風景區管理所等組成專案小組強制執行拆遷處理,其之所以如此,一來,觀音山濫葬係屬跨縣市之問題,台北市政府亦難免責;二來,可避免抗爭壓力集中於單一政府,致功敗垂成。

  拆遷處理完成之濫葬區應恢復地形、地貌,並進行植栽造林,公地部分由政府辦理,私地部分願意配合者,由政府獎勵之,且將來不再提供違章使用者,政府應對地補貼地主之基本生活,反之,則依相關規定科以刑責與罰鍰。長期而言,政府應提倡「萬靈平等」之觀念,從達官貴人開始踐履重質不重量的安葬行為,藉以發揮風行草偃效果,形塑不以死害生的殯葬文化,唯有如此,觀音山方能擺脫變成觀「陰」山的惡夢。

楊國柱 中華民國殯葬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南華大學殯葬管理班講師

原載於《自由時報》2000年4月3日第15版
本文由原作者提供刊載,若需轉載,請向原作者洽詢。


[ 回『星站新視界』 ]    [ 回新客星站首頁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