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1.jpg (3988 bytes)

  精神學的回顧與前瞻

    李紹崑博士

呂應鐘註:李紹崑博士,1928 年出生於湖南省永順縣。1949 年離開中國大陸,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香港新亞研究所、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1961 年獲美國華盛頓公教大學教育學院哲學博士。曾在加拿大及美國各大學任教哲學、心理學多年,為資深心理學教授。目前擔任美國精神心理學院正教授及該院亞洲國家聯絡主任、中美精神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著有中英文專著 15 部,發表論文 50 餘篇。《精神學研究》(The Transpersonal Research) 學刊第一輯於 1998 年 11 月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266頁,定價500元。 

  《精神學研究》即將出版問世了。欣喜之餘,我們誠懇地向所有的作者和譯者們深致謝意,並且藉此機會向海內外的廣大讀者們談談精神學的回顧與前瞻。 
  精神學的歷史說來很短,但人類對精神文明的注重則為時已久。中國如此,西方也不例外。現在先談中國,再談西方。 

一、回顧精神傳統的過去 
  在中國古代文獻裡,最早提到人之靈氣而稱之為「精神」的,據個人所知,恐怕要首推道家的莊子。他說:「孔子問於老冉曰:『今日晏閒,敢問至道。』老冉曰:『汝齋戒,疏滌爾心,澡雪爾精神,掊擊爾知。夫道,然難言哉,窅今為汝言其崖略。』」 
  (知北遊) 理雅格英譯莊子,將「澡雪爾精神」譯為「Wash your spirit white as snow」,可謂貼切之至! 
  此外,荀子在其《天論》篇中說:「形具而神生。」他認為,人的形軀是自然的產物,而人的精神則是由形軀所派生。有人說,「荀子的這一觀點一直影響了中國二千餘年形神觀的發展」。 
  其實,中國傳統的「精神」觀之成熟則是秦漢時代的《黃帝內經》。詳細的論證,請參閱本輯丁原植教授的專文〈精氣說與精神、精誠兩觀念的起源〉。 
  在西方古代的文獻裡,最早提到人之精神的則首推聖經中的創世紀;「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吹進他的鼻孔,他就成為有生命的人。」(見創世紀》二章七節)。生命的「氣」,英文及拉丁文均作「Spirit」或「Spiritus」,此乃中文的「精神」之同義語。
  聖經是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的寶典,因此上帝造人說以及精神不滅說就一直統治著西方的學術思想,直到1859年英國的博物學家以及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出版了他的名著《物種起源》之後,唯物論和科學論才逐漸代替了創造論和精神論。要如其詳,請參閱本輯肯.衛爾白 (K. Wilber) 的長文〈精神學的一些熱點〉。 
  二十世紀的中國,在物質文明或精神文明的發展上,都是唯西方的馬首是瞻。唯物論和科學論一直在霸占著哲學界和科學界。我們不但相信它們是學術上的真理,我們也把它們當作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和指南。至於我們自己的傳統精神,則早已拋到垃圾堆裡去了。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傳統,我們也跟著徬徨失措了。 

二、正視精神文明的現況 
  精神文明跟不同的政治人物是分不開的。例如:中國的儒家精神文明同漢武帝和董仲舒分不開;西方的基督宗教文明同東羅馬帝國的君斯坦丁分不開;當代的民主文明又豈能同邱吉爾和羅斯福分開?而蘇聯的共產主義文明又豈能同列寧和毛澤東分開? 
  二十世紀的前半期,中國掀起了推翻傳統文化的「五四運動」(1919);稍後,美國也發起了反對基督教的《人文宣言》(The Humanist Manifesto-1932)。這兩個東西方相應的文化運動在摧毀國家民族的精神文明上,都曾產生過非常深廣的作用。 
  待至六十年代,台灣的海峽兩岸又掀起了兩個全國性的文化運動;大陸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以及台灣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前者揭纛的是「破四舊,立四新」,而後者強調的則是「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參閱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存在之意義〉一文) 幾乎是在同一時期,美國直接介入了越南戰爭,由於窮兵黷武,在國內外引起了全民的反感,而造成了「反越戰、反暴戾」的社會運動,而且在學術界掀起了「反行為主義」和「反人文主義」的心理學革命。於是,美國心理學的第二勢力和第四勢力就應運而生了。(參閱葉頌壽譯〈超個人心理學的兩位先驅〉一文)。 
  七十年代中葉,中美的精神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台灣成立了「超心理學會」,學者教授如徐鼎銘、汪少倫、李紹崑等人都開始推出了他們的專著,對超心理學、精神心理學、催眠治療學和精神治療學等都起了介紹性的帶頭作用。 
  在美國成立的「人本心理學會」以及「超個人心理學會」,學者專家如馬斯洛(A. Maslow)、羅傑士(C. Rogers)以及何拉(T. Hora)等都先後出版了專著,對道家心理學、人本心理治療、以及超個人精神治療等都發揮了新的見解和實踐。(參閱李紹崑《美國的心理學界》)。 
  八十年代以後,中國大陸的心理學界開始了他們的學術長征:他們從當時僅有的4座大學的心理學系,發展到今天將近 40 座大學的心理研究所;他們從當時僅有的巴甫洛夫 (Ivan Pavlov) 心理學,發展到心理分析、行為主義、認知心理、以及人文心理等不同的學派;他們更開闢了自己的新領域,諸如人體科學、針灸麻醉和氣功治療等等。(參閱徐京生《人本心理在中國》、《人本心理學刊》1997 冬) 
  九十年代,可謂精神學的黃金時代!這是精神學開始世界化的時代!限於篇幅,謹以大事紀方式列表如下: 

  1. 1990 年:莫斯科大學成立了「蘇聯人本心理學及精神心理學學會」,並邀請李紹崑等外國專家到會場介紹美國的精神心理學現況。 

  2. 1993 年:美國精神心理學會在加州召開了成立 25 週年大會,在會員全會中邀請了 5 位資深的中美會員講述了他們對精神心理學未來的展望。 

  3. 1995 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佩所長邀請了美籍華人李紹崑博士到該所主講〈精神心理學及精神治療〉。這是中美精神心理學界的第一次學術交流。 

  4. 1996 年:英國心理學會正式通過了決議案,成立精神心理學組,並在其會刊選載了專文〈論精神心理學之需要〉。

  5. 1996 年:兩位俄國科學院的學者為美國《精神心理學報》撰寫專文<精神學運動>,從俄國人的觀點看它的成長及其未來的發展。

  6. 1996 年:中國學者王裕安校長和李華興教授應邀參加了美國精神學年會,並發表了《共產黨員的精神修養》論文。

  7. 1997 年:日本在東京召開了第一屆精神心理學會議,與會者共 560 人。 

  8. 1997 年:美國精神心理研究院委任李紹崑博士為亞洲國家聯絡主任,並接納了申荷永教授(中國)及佐佐木副教授(日本)為駐院訪問學者。

  9. 1998 年:華中師大心理所所長劉華山教授及該所郭永玉副教授,到美國舊金山參加了美國心理學年會並提出了有關中國精神學的論文。之後,更訪問了美國精神心理學院,同該院史米特院長達成了若干合作的協議項目。 

三、展望精神學在華的遠景 
  西文的 Transpersonal 一詞,有人說是美國哲學家兼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首創的,也有人說這是瑞士心理分析家和神秘學家容格由德文翻譯的。在 60 年代以前,這個英文字並不普及,待至美國成立了精神心理學會,它才開始專業化了。1980 年,本人參加了在波士頓舉行的國際精神心理學研討會,塔爾特博士親口告訴我說:在他看來,Transpersonal 同Spiritual 是同義字,但為了專業化,他才改用 Transpersonal。 
  中文的「精神學」、「精神心理學」以及「精神治療」,是我們一群中國學者在1978年至 1979 年之間,在台北保固大廈11樓。經過了一整天的認真討論才決定的。首先採用的是李紹崑和徐鼎銘。1978 年 11 月 2 日,李紹崑應三軍大學之請,在其將官班主講了〈精神心理學與精神治療〉,之後,更在台灣大學演講廳作了公開的介紹。稍後。徐鼎銘教授出版了他的 500 多頁的巨著《超靈精神學總攬》,對意識態、催眠術、靜坐、氣功、以及精神治療的理論和應用作了相當全面的研討和申述。 
  90年代以後。台灣方面開始出版了一些專門介紹西方精神心理學的專著,1990 年商務出版了拙著《美國的心理學界》;1992 年桂冠出版了李安德的《超個人心理學》。(參閱本書中的專欄書評) 
  在過去兩年內,我們這一群精神學的愛好者。開始了積極籌備中文版的《精神學研究》。現在向讀者們報告,我們所得到各地專家學者們的鼓勵、幫助、以及參與都是出乎意料的積極。從去年起,申荷永、張寶蕊和我就開始了編輯的工作。除了靜候讀者大眾的迥響之外,我們在此也稍談我們的一些展望和遠景,一則作為我們的編輯方針,二則想徵求專家讀者們批評和指教。 

  1. 「精神學研究」是屬於整個地球村的,希望藉著我們的研究,有助於我們地球村的每一個人都能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明明德、親人民、止於至善」,亦即墨子提倡的「上尊天、中事鬼、下愛人」。因此,我們園地公開,歡迎投稿。 

  2. 「精神學研究」的範圍和內容既可廣泛,也可深入。輔仁大學已故于野聲校長曾主張過「三知論」。他說:當代的學者既要「知物」(科學),也要「知人」(社會學),更要「如天」(神學)。我們相信,精神學的研究範圍就是這種跨學科的研究。因此,我們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 「精神學研究」的長遠理想是要創造一種 21 世紀的新文化,一種包羅多元性的新文化。我們可以用中國哲學家張載的名言來概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乎」。因此,我們強調立足傳統,放眼世界,展望未來。 

  有志一同的道友,曷興乎來!曷興乎來!(1998 年 2 月情人節)

本文由作者提供。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

※相關連結※
◎【靈異、超能力

 

 [ 回新客星站首頁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