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超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涵義

 張展源博士


[上一頁:第四章〈超心理學與傳統哲學問題〉]   [回目錄頁]

第五章 結論:超心理學的意義

5-1 總結
  本文首先對超心理學發展的歷史與現在地位作一概述,並指出當代許多著名的哲學家積極參與研究工作,分析超心理學牽涉到的概念、回應批判者的批評,這些哲學家對超心理學的發展有其一定的貢獻。
  其次,本文處理了關於超心理學的「科學性」的辯論。從研究對象、方法論、事實的證立、理論與假設的提出等層面,吾人可以看出超心理學已經具有相當成熟的學術外貌,而因其以「有機體」的超常態行為作為研究對象,超心理學因而是一門新興的「行為科學」。批判者以「自然科學」的可重覆性標準加之於超心理學之上是不正確的,而且,因超心理學不能達到「絕對的」可重覆性便視之為「假科學」,是不合理的,因為可重覆性不是一個事件為真的必要條件。批判者以靈媒及「超能力者」均有被「捉到」欺騙的理由所形成的「一騙永騙」的假設是相當獨斷的。這些人「可能」只是「偶而」欺騙,而他 (她) 們的欺騙也許顯示出 Psi 經驗的某些不穩定性。
  至於想憑藉一個鑑別判準來判定超心理學為假科學的構想亦被論證為不恰當的,因為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鑑別判準﹔而且,亦有學者認為運用一個判準來對大規模的科學探究活動作科學或假科學的鑑別是不會有良好結果的,反而是對個別的實際探究行為加以鑑別才較有意義。

  接著,本文從概念分析的角度論證把超心理學界定為只是研究Psi 現象並不能涵蓋現在的超心理學的實際研究領域,。再者,吾人不應把「超常現象」與「Psi 現象」視為同義詞,實際上後者只是前者的一部份。
  關於超心理學用語適切性的爭辯,本文論證雖然如「預知」、「透視」、「ESP」等的用語,在嚴格的概念分析下,似乎在理論層面會遭遇到解釋上的困難,但是從它們作為「便名」及作為溝通的工具而言,它們仍可以適當地被使用。

  關於超心理學對於傳統哲學問題的涵義上,本文首先論述布柔德所提出的「基本限制原則」概念。布柔德認為超常認知的證立涵蘊著許多基本限制原則要作根本的改變。但是基本限制原則幾乎是人類用來認知外在世界的基本原則,亦是我們文化系統的基礎。它們的「根本的」改變將意味著文化系統的更新,與人類認知習慣的改變。這將是極為「嚴重」的一件事,值得吾人深入探討。
  超心理學是否已經將唯物論澈底證誤的辯論接著被討論。本文論證﹕關於此一爭辯,以目前的科學或超心理學的發展而言,實在是尚未能加以定論。唯物論者必須肯定 Psi 現象本質上是物理的,他們需要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而反唯物論者也必須確定 Psi現象是非物理的,這也需要有進一步發展來確定。
  再者,縱然以後科學能「正確地」解釋 Psi 現象的物理因素及過程,唯物論者仍需證明﹕任何 Psi 現象的「發起者」永不可能來自人以外的「生命型態」。由此,本文接著討論超心理學是否必然地有助於宗教教義的被接納。關於此,有人認為超心理學似乎反而讓更為澈底的自然主義成為可能。但是本文論證﹕自然主義者必須能證立不可能有人以外的生命存在,他們的解釋才會顯得「極有可能」。

  最後,本文論證超心理學對於目前人類學及社會學中流行的「宗教人造說」「可能」可以成為反例,因為若感應經驗被證實為真,則有可能是發自人以外的生命型態。若是這樣,則宗教為人造的可能性因而降低。

5-2 超心理學的意義
  從以上的總述,吾人可以看出超心理學所具有的哲學涵義是很豐富的,值得我們加以探究。
  一些哲學家親自表示過對超心理學重視的理由,他們的意見很值得吾人加以深思,今例舉如下。

  詹姆士自稱從事了二十五年的心靈研究,雖然他覺得他對超常現象的瞭解比他剛開始研究時沒增加多少,但是他卻表達出如下的確信﹕

  當代的赫胥黎式心靈 (Huxleyan minds) 認為靈媒事實不值得注意﹔然而那一時代的未來科學的成就不是由現今科學中的反判性例外刺激而成﹖至今 "精神"事實尚未為了科學目的而被探究,但是我相信,未來世代的最偉大科學成就必將是經由跟隨這些事實而獲得的。[註1]

  柏格森也積極提倡心靈研究。他對於當時大部分科學家的反對心靈研究曾做如下的批評﹕「他們大都相信那些超常現象不可能,但是證明一個事實為不可能的方法並不存在。」[註2]
  他認為心靈研究有如下的意義﹕

  神秘經驗者(mystics)已經改變了哲學的觀點,並且對於哲學家詢問及回答問題的方法有所貢獻,我們對於上帝、愛、空無 (nothingness) 以及創造 (creation) 作哲學思考時,不能不參考他們的經驗。[註3]

  布柔德有人譽之為本世紀英國三大非實證主義者的分析哲學家之一 (另二位是羅素和摩爾 [G. E. Moore])[註4]。他在自傳 (1954寫成) 中曾如此寫道﹕

  在我的已出版的作品中,我敘述了我對於心靈研究與哲學之相關性的看法,…,我也對大多數當代西方哲學家對於心靈研究的自滿的不顧與輕忽表達了我的驚愕之情。心靈研究必然地會把任何欲對人的本性與地位、人類認知的限度與狀態、此世界的心靈與物質層面的交互關係等等諸問題表達出深刻見解的人深深地攝入其中。[註5]

  普萊斯在知識論及邏輯方面的造詣是很深的,伏樓還尊稱他是當
代牛津最傑出的哲學家之一,具有幾乎如康德一般的統整性[註6]
  他在 1949 年發表 〈心靈研究與人格〉 (Psychical Research and Human Personality) ,認為「心靈研究是人類所從事的最重要的探究活動之一。」他並且認為心靈研究似乎能夠對於人類人格的性質以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提供全新的觀點,而且它將來也許能改變學術的外貌。[註7]
  在別處,他更做過如下發人深省的評論﹕

  超心理學家所發現的現象從哲學的觀點而言是重要的,因為我們很難建構出一個概念架構,或一個解釋性觀念的系統能把這些事實解釋為可理解的....
  建構出一個適當的概念架構當然是哲學家所應該從事的,就如十七世紀的哲學家一樣。當時一個新的概念架構必須被建構出來 (或舊的加以大幅度的修改) 以便能將當時新發現的物理世界的事實容納進來。當時的新事實與中世紀的亞里士多德的宇宙概念不相容,於是一種概念的革命被需要。現在我們所需要的也許就有點類似於當時的情形。
[註8]

  曼德爾是位分析哲學的專家,目前仍擔任「英國心靈研究社」的副主席。他呼籲哲學家至少應該承認 ESP 的現象是存在的,並將之納入我們的哲學理論中。他說﹕

  ESP 現象明顯地關涉到哲學,假如,如布柔德所強調的,哲學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綜合 (synthesis)。哲學家的理論幾乎總是受新近科學理論的影響,而哲學家尤其應該對目前科學甚至原則上都還不能解釋的事實加以思索並提出解釋,或者至少他們應該承認有這樣的事實存在。[註9]

  從以上幾位哲學家的意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共通處是﹕他們都一致地認為超心理學是值得哲學家去關心的,超心理學是具有很廣泛的哲學涵義的。

  中國的哲學界對於「超心理學哲學」似乎一直無人提及,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對超心理學的關心 (不論意見如何) ,以豐富我們哲學界的討論內容。

[本文完] [回目錄頁]

附註:

[1] 見 John J. McDermott, ed., The Writings of William James (New York : Random House, 1968), p. 787.[回本文]

[2] Henri Bergson, The Two Sources of Morality and Religion, tr. R. Ashley Audra and Cloudesley Brereton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Anchor Books, 1956), p. 315.[回本文]

[3] Leszek Kolakowski, Bergson (Oxford: Oxford Univ. Pr., 1985), p. 83.[回本文]

[4] 見 Paul Arther Schilpp ed., The Philosophy of C. D. Broad ( New York: Tudor Publishing Comp., 1959) 封面底介紹。[回本文]

[5] 同上,pp.56-7.[回本文]

[6] A. Flew, "Parapsychology: Science or Pseudoscience?" in SHP, p. 526.[回本文]

[7] 見 Arthur Koestler, The Roots of Coincidence, (London: Pan Books, 1974). pp. 139-140.[回本文]

[8] H. H. Price,"Parapsychology and Human Nature," in PP, pp. 371-386.[回本文]

[9] C. W. K. Mundl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ESP Phenomena," in P. Edwards, e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Vol. 3 ( New York: Macmillan, 1967), pp.49-58.[回本文]

[全文完] [回目錄頁]

感謝張展源博士提供精彩論文!!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