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德先生•賽先生•幻小姐

 1982年文藝節聯副科幻小說座談會


[上一頁:神話與科幻小說] [回目錄]

•第五議題•國內科幻小說的發展

黃凡:
  我們目前科幻小說的環境可以說非常不好。由於一般人喜歡,現在武俠、幻想小說非常流行,而學理工的學生排斥文學這方面的東西。戴教授說,我們與西方不同,他們已經有了科學的環境,我們完全引進西方的東西。而且我們的科技發展是一種很表面的科技發展,現在台灣科學精神還是非常缺乏。所以台灣未來科幻小說的發展,應該先從科普小說做起,從小學就培養閱讀科普的興趣。現在美國、日本的科幻卡通在我們的電視上氾濫,我們的小孩子根本分不清什麼是正確的科幻讀物。日本的科幻連環圖,裡面色情、暴力都有。我們的下一代,兒童青少年拚命讀這些東西。我們沒有好的科普讀物,所以我們應該從基本做起。我們要灌輸給我們的高級知識份子對科幻小說的興趣可能已經來不及了。現代問題太多,每個人裡面都有那麼多現實的問題。
  我對於整個未來非常的不樂觀。像「第三波」的作者對未來非常樂觀,他是以西歐的文明來看未來世界。可是未來地球上人口越來越多,許多能源都快消耗光了,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地球環境可能無法負荷我們的人口發展。現在又開始所謂電腦文明,取代人的地位。這也可能是我的小說「零」所要表達的,應該怎麼辦?是不是再恢復到人文精神?這種漫無限制的發展下去,如果我們的科技沒有辦法突破,資源可以用外太空的資源,我們的前景可能不很樂觀。

戴維揚:
  借用比喻,我們現在的小孩都知道Superman,我們應該加一個中國的「小飛俠」。如今我們的小飛俠都被Superman霸佔了,至少小飛俠還有一點中國味道,有些俠氣。現在小孩完全用英文講Superman。不如往日Peter Pan是譯成中文的「小飛俠」。

黃海:
  我的創作過程,前七、八年思想還不成熟,完全承襲了西方樂觀的觀念,認為整個未來文明可以經過科技來解決問題。慢慢的最近我是覺得很悲觀。人口問題是很嚴重的,資源也是問題。我現在正在寫一個烏托邦的小說,覺得未來整個文明會變成比較悲觀的形式。我們也看到一些美國太空專家,預測二十一世紀中葉後,至少有一萬個人生活在外太空,在外太空製造另一個島嶼生活。
  目前有兩種對未來的看法:一是樂觀、一是悲觀。但我們實在無法樂觀,應該把科技進步樂觀的情勢緩慢一些。
  一八一八年科幻小說開始時,有一「科學怪人」,它的主題一直影響到「工業文明」,整個人類心態就是害怕人所造的東西,怕人類反被毀滅,一直到現在科學怪人的陰影依然存在。我覺得目前台灣要推動科幻小說,把科學充實化是必備的條件,也就是科技小說的發展。但從小說文學寫作的觀點來看,科技小說的文學層次較低,我們不太願意從事這方面的創作。關心人類未來的文明,我們從目前情況設想未來的問題,可能是我們科幻小說作者的使命。

鄭文豪:
  悲觀或樂觀,我的心態和兩位作者相似。事實上也不會很悲觀,科幻小說如果對未來都用很悲觀的態度去討論,人類必定會自我反省。就因為有這種自省,因此未來也可能不會太悲觀,這也是科幻小說的目的。好像早期預警器一樣,飛機還沒來,我們就知道它可能會來,事先把它打掉。科幻小說也可以說是這種預警器。
  談到我未來的創作。我想台灣目前要發展的是社會小說或哲學境界較高的小說,不過這不必佔太大比例。一般高級知識份子,像我們學理工的在科學推理方面都是從教科書上得來推理,是很死板的,別人推理下來的。科幻小說的推理則奧妙,高級知識份子喜歡看這類。我以前比較寫推理方面,以後可能會寫社會或幻想小說方面。
  我不太贊成把武俠和科幻連結在一起,如連接會發現武俠某些武功用科學來印證,並沒多大意思。

楊萬運:
  中國有幻想的作品很早。譬如「楚辭」裡說,上有崑崙山的懸圃,就是天池──在很高的地方等等,和旅行太空相似。漢朝時有「鵬鳥賦」,講到預兆,和現在科幻小說的心靈感應也有類似處。我們再看魏晉南北朝,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和我們現在說的理想國,也是異曲同工的。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到鯤鵬的故事(大魚、大鳥的故事)和科幻中的怪獸也類似。「莊子」故事中蝸牛角上有兩個小國家,和小人國一樣有諷喻作用。中國幻想小說很多,例如六朝的小說有「拾遺記」與「搜神記」其中講到書生在鵝籠的故事也屬幻想之一例。在唐朝小說中,有「枕中記」、「南柯太守」等等。我最歡一篇唐朝小說是「離魂記」,一個人變成兩個人,一個分給他的愛人,一個給他的父母,跟我們現在心理學的研究──精神分裂是很像的。明朝時,有大家熟悉的「封神榜」,清時有「聊齋誌異」,其中狐狸精也可說是一種心理的狀態。所以我想,楚辭中談天地,在鵬鳥賦中談到預兆;莊子談的小人國等,這都與科幻小說一樣充滿著幻想。如我們能仔細的把中國的幻想作品整理一下,或可用來做將來發展我國科幻小說的資料。

戴維揚:
  沒有幻想就沒有文學,文學根本就是植根於幻想,人類沒有「想像」怎能有文學作品。
  科幻的歷史在中國也有相當年歲了。以科技表現在小說來看,大家一定想到三國演義最過癮的一段──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就完全是科幻小說的風采。這段我們看了非常驚訝。很可惜我們沒有成套成套如此神妙的小說。墨子非常重視科技,他做的鳥會飛;可惜他只寫在哲學式的散文裡沒寫成小說。我們在兵學看到,未來世界可以有「蜻蜓滿天飛,蜈蚣滿地爬」的兵器。由此看科幻思想的表現在中國過去有,但是到目前我們學文學的人還沒有系統地去整理出來──小說裡神奇的科技會激起我們的創作和創造慾。
  劉興欽的漫畫特別引起小朋友的愛好,甚至我這老小朋友也非常喜歡,因為在目前他的小發明是最多的,他的漫畫應該是推廣科普最佳的素材。我們很希望寫科技小說的人像劉興欽一樣發展中國的新科技、新文學,但也要跟歷史淵源有牽連。
  神話方面,我還是強調神話是最原始、最根本的文學。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有根的文學」,最後的結論是,文學必須根植在哲學與神學中,文學的花朵才能開得茂盛。一個文學沒有神話的話可能只是像浮萍,像浮雲一樣來去匆匆。
  目前中國當然談不上有科幻小說的歷史,有的話也是很間歇性的,點點滴滴。
  我覺得神話是一切學問的根本,若畫一個圖,神話等於是個軸心,小說是它具體的表現,套用顏元叔的一句話──「文學是哲學的戲劇化」。
  科幻小說是當代我們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希望我們的科學發達,我們科幻小說的市場必然廣大。

黃凡:
  我提到我們的科幻環境很不好,這和我們的經濟環境有關係,到現在還沒有辦法突破工業升級的瓶頸,我們的投資意願非常非常低落。但是我們看看我們寺廟投資反而發展到非常可怕的地步,加上武俠小說盛行,大家都很想逃避在那種不可思議的境界裡。我們目前解決經濟問題,工業無法突破的問題,跟我們缺乏科幻精神有關──我們沒有前瞻的精神。我們從小學生、中學生到大學生,沒有人想到未來,就只想逃避、發牢騷,這可能是我們科幻小說家的責任。

張系國:
  黃凡說得很好,他說的發揮科幻精神指的是把我們的希望投射出去,投到一種比較理想的未來。
  另外,三位創作的朋友,剛才都或多或少的表現一種悲觀,這當然跟我們文化的理想在那裡、國家的理想在那裡、整個根源的問題、民族的寄託、生命的寄託在那裡都有關係。這個我們討論提綱上沒有,可是我想我們現在應該討論一下,因為這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對未來有前瞻,就或多或少要關注理想世界。

[第六議題:科幻小說的思考和試煉] [回目錄]

摘自張系國編《當代科小說選 II》,知識系統 (1985) 


[ 回「科幻時空」 ]    [ 回新客星站首頁 首頁 ]

本網站由「新客星站」 維護與管理
若有網頁瀏覽問題,請洽「新客星站規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