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介紹

 破解生死奧祕的入門書

回新客星站首頁
       
 


本書簡介

推薦序:
王大鵬序
鈕則誠序
石朝霖序
江漢光序

作者自序
前言
各章要目

第一章要目:
生有起點,卻不被認同
呼吸停止就是死亡?
心跳停止就是死亡?
腦死就是真正的死亡嗎?
◎意識消失就是死亡嗎?
松果體與死亡有關嗎?
生死的真相

回本書簡介

  《生死科學》書摘

第一章 從醫學看生死

【上一節:腦死就是真正的死亡嗎?

◎ 意識消失就是死亡嗎?
  一般人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實在是太簡單了──失去意識當然不等於死亡。
  但仔細想想,意識是什麼東西?就不容易回答了。
  有些宗教家認為人死後還有所謂「靈魂意識」,所以他們只相信死亡等於身體死亡,卻不等於意識消失。
  我不採用宗教家的說法,因為先考慮實際的狀況才是比較務實的作法,至於玄虛的論點是不是該列入最後的考量?
  意識並非單一的,有所謂「潛意識」、「下意識」、「無意識」等分類,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些術語。
  有人會問,腦袋只有一個,為何會產生這麼多的「分裂」意識?
  答案是──腦細胞太多了(神經元有一四○億個),當然會產生分岐的意識。有關大腦的資料,我會在下一章中詳述。
  意識是依照演化路線由簡入繁的,大家看看低等動物的意識似乎遠不及人類的意識複雜就可以知道……
  但意識消失是可以測量的嗎?
  醫學界的標準答案是──腦波。只要腦波停止,意識就等於消失了,因為醫學把腦電活動視為意識的同義詞。
  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大腦的意識與腦電活動不同步,中間相隔約半秒鐘。也就是說,日常意識是在腦電活動已完成後半秒鐘才出現。(見參考資料 6)
  請注意,主觀意識與腦部活動居然有時間差,研究者發明了一個新名詞:解釋者,來說明時間差乃解讀電訊所需時間,我並不喜歡。因為解釋者是個不存在的東西,比靈魂一詞好不到那裡去!
  在第二章中我會試圖說明時間差的可能原因,這裡只強調:腦波即使停止了,意識可能需要再過半秒鐘才會消失。
  前面曾提過人腦細胞在常溫下的耐缺氧力只有四、五分鐘,所以腦波停止意謂著腦細胞頂多只剩下四、五分鐘的壽命,但還是有機會恢復。意識也是一樣。
  意識是個難以透徹了解的現象,科學家只好針對比較容易的視覺做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豐碩,但還是無法彌補主觀經驗與腦電活動之間的鴻溝。
  總之,意識停止不完全等於死亡,甚至可以說,即使腦部完全停止活動,意識仍可能有半秒鐘的最後喘息時間!

【下一節:松果體與死亡有關嗎?

回星站書屋】【購書資訊

本網站由「新客星站」 維護與管理
若有網頁瀏覽問題,請洽「新客星站規劃室

   

 

 

回新客星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