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阿含經》中的上古地球與原始部落形成

  呂應鐘教授

台灣飛碟研究教父

[上一頁:摘要前言] [回目錄]

二、地球形成與自然氣候
  現代天文學認為地球約形成於46億年前,初期為一團高熱星際雲氣,因萬有引力之故緊密聚集在一起,而後溫度下降形成結實的岩石球,地面上的濃密雲層下降為雨,沖刷成海,此種地球科學理論在佛經中早就描述過了:
  「諸比丘,云何世間(地球)壞已復成﹖」「爾時,復經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日月時節,起大重雲,乃至復遍梵天世界。既遍復已,注大洪雨,......經歷多年,百千萬年,彼雨水聚,漸漸增長......時彼水聚雨斷已後,還自退下,無量百千萬億由旬......世間出生四大山峰......於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萬小洲,並餘大山,如是展轉,造作成就......」
  這段經文若用白話寫出,和現代天文學中地球形成的描述完全一樣。可見,佛陀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即已告訴我們地球的起源及形成經過。更妙的是佛陀也解釋地球海水鹹味的原因有三:

  「於世間中,復有大海,如是出生,復河因緣,此大海水,如是鹹苦不堪飲食﹖」
  「此事有因緣,何等為三﹖一者從火災後,經無量時長遠時,起大重雲,彌覆凝住,然後降雨,其滴甚大,彼大雨汁,洗梵身一切宮殿......所有鹹辛苦味,悉皆流下。次復遍洗須彌山及四大洲,八萬小洲諸餘大山,如是洗時,浸漬流盪,其中所有鹹辛苦味,一時併下入大海中。諸比丘,此第一因緣。
  「復此大海水,為諸大神大身眾生之所居。彼之所有屎尿流出,皆在海中,以是因緣,其水鹹苦,此為第二因緣。
  「復此大海水,古昔諸仙曾所祝故。諸仙祝言:願汝成鹽味不堪飲。此是第三因緣。」

  海水鹹味的成因,依地球科學說法,是因數億年前,大水沖刷地層,使礦物質逐漸累積而成,和佛陀的第一個因緣完全相同。
  佛陀也曾用較多篇幅向諸比丘生動的描述地球的雲、電、雨等自然氣候變化成因,例如:

  「世間中有四種雲,謂白雲黑雲赤雲黃雲。諸比丘,此四雲中,若白色者,多有地界,若黑色者,多有水界;若赤色者,多有火界,若黃色者,多有風界。「虛空雲中,出生電光,何等為二﹖一者東方有電,名曰亢厚,南方有電,名曰順流;西方有電,名墮光明;北方有電,名百生樹。......譬如兩木風吹相著,忽然火出,還歸本處,此是第二電光因緣,從雲聚中有光明出(烏雲中會有閃電)。
  「諸比丘,於虛空中,有五因緣,能障礙雨......於虛空中雲光雷動,作伽茶伽茶睢廚睢廚等聲,或出電光,或復有風吹冷氣至,如是種種,皆是雨相。」

  地球在古代人眼中是一片平坦大地,梵語稱Saha,漢譯為「娑婆」,也就是一般熟悉的「娑婆世界」。因此,《佛經》中的「娑婆世界」,用現代話講是「地球」,在這個星球上有四大洲,佛說:

  「北面有洲,名鬱單越,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東面有洲,名弗婆提,其地縱廣九千由旬,圓如滿月......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

  鬱單越又譯「鬱單曰」,梵語Uttarakuru,在歷代《佛經》中起碼有十種以上音譯,新譯為「北俱盧洲」。弗婆提,梵語Furvavideha,Furva意指東方,因此也譯為東毗提訶洲,新譯「東勝神洲」,因此洲面積最大。瞿陀尼,梵語Aparagodaniya,新譯「西牛貨洲」,因梵語有貿易牛之意。閻浮提,梵語Jambudvipa,新譯「南瞻部洲」。
  我們將此四大洲重新列如下:
  北俱廬洲,面積十千由旬,形狀四方,方形。
  東勝神洲,面積九千由旬,形如滿月,圓形。
  西牛貨洲,面積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勾形。
  南瞻部洲,面積七千由旬,北闊南狹,錐形,三角形。
  目前地球陸塊排列形狀,有沒有如前所述﹖南北美洲連在一起,勉強可以看成「半月」形,若是如此,則「西牛貨洲」指南北美洲。北俱盧洲為方形,歐亞大陸的北沿以及東邊海參威一帶海岸、歐洲大陸西沿海岸,可以看成長方形的三邊,也就是方形,因此「北俱盧洲」應指歐亞大陸。東勝神洲是圓的,中國大陸東沿正是圓弧形,因此「東勝神洲」應指東亞。而南瞻部洲為北闊南狹的三角形,印度半島正是如此形狀。  所以<瞻部洲品第一>就是佛陀在向弟子描述地球大陸分布狀況,以及各大陸上的植物。例如:

  「毘那耶迦山外有山,名斫迦邏。二山之間,闊六百由旬,周匝無量,四種雜花,及諸妙香物,遍覆於水。去斫迦邏山,其間不遠,亦有空地,青草遍布。即是大海,於大海北,有大樹王名曰閻浮樹,身周圍有七由旬,根下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乃至枝葉四面垂覆,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遍布。......」

  此種文字在《長阿含經瞻部洲品第一》中比比皆是,為極科學的博物紀錄,非虛幻神界的描述。

  在地球四大洲中最大的是「北俱盧洲」(鬱單曰洲),佛陀也專為此洲作極詳細的描述,北俱盧洲位於南瞻部洲(印度)北方,面積最大,應為今日之歐亞大陸。佛陀很詳細的描繪該洲的植物、動物、河流、山脈:

  「諸比丘,彼鬱單曰洲,於四天下中比餘三洲,最上最妙,最高最勝,故說彼洲。」
  「鬱單曰洲,其地平正,無諸荊棘。深遂稠林。」
  「有無量山,彼諸山中,有種種樹,其樹鬱茂。出種種香,其香普熏。遍彼洲處,生種種草,皆紺青色,右旋宛轉,如孔雀毛,香氣猶如婆師迦華,觸之柔軟。」「彼諸山中,有種種河,百道流散,平順向下,漸漸安行,不緩不急,無有波浪。其岸不深,平淺易涉,其水清澄,眾華覆上,闊半由旬,水流遍滿。諸河兩岸,有種種林,隨水而生。」

  以上所述為地球山脈、樹木、河流及兩岸花木之景像。

[下一頁:三、地球人由來] [回目錄]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連結※
◎ 呂應鐘〈佛經中的風水術《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
◎ 呂應鐘〈佛經中的風水術:<梵天擇地法>
◎【呂應鐘出版著作
◎【台灣飛碟研究教父
◎【宗教新詮釋

本網站由「新客星站」 維護與管理
若有網頁瀏覽問題,請洽「新客星站規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