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阿含經》中的上古地球與原始部落形成

  呂應鐘教授

台灣飛碟研究教父

  摘要
一、前言
二、地球形成與自然氣候
三、地球人由來
四、上古地球人生活百態
五、原始部落的形成
六、佛學與科學的交集

摘 要:

  本文依據《阿含經.起世經》經文,探討佛陀所描述的地球科學萬象,以及地球人的由來,更述及上古人類的生活百態,以及原始部落的形成狀況。
  《長阿含經》為《阿含經》之首部,第四分《世紀經》分十二品約七萬多字,正是佛陀在世時所宣揚的宇宙、地球萬物現象經文,所述內容極符合現代科學所知。

一、 前言
  在浩瀚的佛經當中,全球佛學家咸認為最原始的經典當推《四阿含經》,包括《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四部。阿含Agama也譯為阿笈摩,意思是「法歸」,指「萬法所歸也」,本是佛經總名,後世卻只指稱小乘經典。
  佛陀入滅於二月十五日。當時大弟子摩訶迦葉 (Maha Kasyapa)在葉波國,聞佛滅而速返。在葬了佛陀之後,想到:應該集結佛法,使之流傳而利眾生。於是在摩竭陀國阿闍世王(Ajatasatru)的支持下,於六月二十七日開始結集。當時參加盛會的有五百弟子,因此史稱「五百結集」,也稱「第一結集」。
  結集的方式是公推精通佛法的聖者阿難(Anada)和優婆離(Upali)分別誦出經律,經五百弟子審定,加以編集。結集時用極莊重之儀式,極複雜之程序,為求大眾徵信,以摩訶迦葉為上首。優婆離結集《律藏》,也就是今日所見之八十誦律;阿難結集《經藏》,也叫《法藏》,《阿含經》就在其中,是一切經之首,佛教的根本原理如四聖諦、十二因緣、五蘊皆空、業感輪迴、四念處、八正道等,《阿含經》中都有詳細說明,可見,《阿含經》實為萬典之宗,當然被稱為「法歸」。
  我國自隋唐以來,學佛者只宗大乘,視小乘為低下,使《阿含經》束之高閣達千年以上,實在可惜。筆者認為,真正欲治佛學者必須專研《阿含經》,因其為佛滅後四個月第一次結集而成,必然最為重要。
  《長阿含經》為《阿含經》之首部,共有二十二卷約二十一萬字,分為四分。在第四分中有名為《世紀經》者,分十二品約七萬多字,正是佛陀在世時所宣揚的宇宙、地球萬物現象,極為科學。
  《世紀經》之名為姚秦時代,北印度迦濕彌羅國的沙門佛陀耶舍和竺佛念兩人共同翻譯。竺佛念為甘肅涼州人,為當時翻譯界大師。但《世紀經》又有別譯,或稱為《大樓炭經》、《起世經》、《起世因本經》等三種。《大樓炭經》約五萬多字,為西晉沙門法立與法炬兩人合譯,但史上都不知此二人之詳細氏族資料,其譯筆趨於簡拙且採節譯之法,並未全譯。《起世經》約七萬多字,是隋朝時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所譯,文義較流暢。《起世因本經》也是隋朝時天竺沙門達摩笈多所譯,譯筆與前相差不大,也較文雅。
  本論文採用《世紀經》各品譯文詮釋上古地球現象,以及原始部落之形成狀況。

[下一頁:二、地球形成與自然氣候] [回目錄]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連結※
◎ 呂應鐘〈佛經中的風水術《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
◎ 呂應鐘〈佛經中的風水術:<梵天擇地法>
◎【呂應鐘出版著作
◎【台灣飛碟研究教父
◎【宗教新詮釋

本網站由「新客星站」 維護與管理
若有網頁瀏覽問題,請洽「新客星站規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