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介紹

 科幻文學概論

回新客星站首頁
 
       
 


本書簡介
目錄

楊振寧談
李約瑟談
序一
序二
前言一
前言二

書摘一
書摘二
書摘三
書摘四

相關連結:
科幻時空
科幻薪傳

科幻文學概論 呂應鐘、吳岩 著

 

    序二:優秀科幻返身主流文學

◎ 黃海

  傳統科幻小說的領域原來就有「硬式科幻」及「軟式科幻」之分,科幻作者思考的和表達的方式大約有兩種,硬式的是:「科學能為我們做什麼?」主題往往是樂觀的,可以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一派的科技派科幻小說為代表,這也是中國大陸一度盛行的科普派。
  另一派軟式科幻的思考方式是:「科學將為我們帶來什麼?」往往是悲觀的,被稱為哲理派,描寫科學帶來的災難恐怖,可以英國作家威爾斯的哲理派為代表,也幾乎是中國與台灣一般的傳統科幻小說的表達方式。
  另外第三種,可以用上海作家姜雲生教授所提出來的「宇宙全史」觀為代表,描寫人類在宇宙時空中的幻化掙扎和可能的景象。作為文學的一支,科幻小說如果也能向主流文學爭取空間,逐漸減低它的科學異想成分,它也就升華幻化為具有高度想像特質和哲理思考的文學,也具有了吸引人的神秘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最美麗的感受是神秘感。神秘感是籠罩真正藝術和科學搖籃周邊的一種極重要的基本情感。」這是讀者文摘版《二十世紀世界大事實錄》所記載的一段話,又說:「愛因斯坦的信條就是他最適當的墓志銘。」他在十幾歲的時候所常想的問題是:「如果我駕著光線,這世界會像什麼樣子!」在這樣的想象思考引導下,成就了日後科學的大發現,發明了相對論。
  文學與科學同樣需要想像,藝術離不開真實,科學離不開幻想,台灣著名詩人亞弦說:「科幻文學是一種矛盾統一,科學與文學,兩者原本是不相干的、矛盾的,創作者得把兩個看起來相剋的東西相融相合,使真與假、虛與實有機地統一起來。」
  想像比知識更重要,想像比赤裸裸的現實更具魅力,文學的想像立基於現實之上,超越於現實之外,模合了虛實真假,營造出的世界,神秘感是不可缺少的,於是,偉大的小說成為超越時空的藝術品,撼動世世代代的心靈。
  神秘感牽引著想像力,想像力與神秘感,可能是促使人類不斷探索宇宙人生意義和進化的原動力。顯然,想像比現實更加豐富,對於文學作品應有的神秘感也應作如是觀。
  《紅樓夢》的文字版本,在讀者閱讀時,各自心目中有不同的印象和幻想,一旦改拍成電影,失掉了神秘感和想像空間,必然盡失原味,讀原著與看電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對於科幻小說的寫作,如果作者能不囿於科學或科技的領域,而專注於文學意涵的表達,那麼創作具有文學風味藝術價值的科幻作品,就自然而然成為主流文學作品了。
  這也印證了近幾年來科幻形式的作品,逐漸躋進了台灣純文學界領域的情況。正如台灣作家鄭明俐在批評「幼獅科幻小說獎」的得獎作品《自行車上的人》所說的:「也許有人會認為它是屬於主流科幻的邊緣科幻,但它的文學性高,能夠返身主流文學,比起當前主流科幻僅能身居主流文學的邊緣文學而言,可以拓寬科幻小說的創作領域,突顯科幻小說的意義與地位。」
  二十一世紀的文學應該是將文學與科學或社會科學等作科際整合的時候,欣喜在二十世紀的末了看見了科學與文學整合的端倪。在百年文學學術會議中,上海復旦大學的顧曉明教授更以樂觀高昂的回應,支持了這項說法。
  大陸學者吳定柏曾經在《美國科幻定義》論文中說:「無論是科幻作家向主流文學靠攏,還是主流文學作家闖入科幻,科幻與主流文學合流的現狀是不容置疑的。……科幻和主流文學合流的前景必是美好的。」正可作為本文的結束。

(黃海先生/台灣本土科幻創作數量最多的著名科幻作家,1969年即以科幻小說《一○一○一年》獲得全國社會優秀青年文藝作家獎,之後即展開科幻小說創作生涯,後期更致力兒童科幻創作,並獲多次文藝獎,堪稱台灣科幻界創作最豐之元老。)

回本書簡介

本網站由「新客星站」 維護與管理
 

   

 

 

回新客星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