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由風水源流發展批判後世風水術之迷信

    呂應鐘教授


[ 論文摘要
 [ 一、風水是迷信或科學? ]  [ 二、東漢之前風水為居家之環境地理學 ] 
 [ 三、魏晉南北朝之後風水融入迷信色彩 ]  [ 四、明清之後風水更加龐雜迷信
 [ 五、風水就是時空力學與宇宙科學 ]  [ 六、結 語 ]

二、東漢之前風水為居家之環境地理學

  先秦時代並無風水之說,但因係由農牧社會之故,必須「擇地而居」,此為自然需求。《墨子.辭過》曰:

 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

  陵阜即水邊土坡地帶,有些風水師即附會此為風水術「近水而居」之最原始準則,實為一廂情願之說,不能如此就表示先民具有風水觀念。再由甲骨卜辭與《詩經》可以看出,商周時代將陸地分為「山、阜、丘、原、陵、崗」等不同地形;將河床地帶分為「兆、廠、渚、滸、淡」;將水域類型分為「川、泉、河、澗、沼、澤、江、沱」,當時對大地的差異性有極為細緻的分類,已奠下日後「相地術」之發展基礎。
  我國第一本區域地理書《尚書.禹貢》將當時之疆域以天然之山川、河流、海岸為界,畫分為九州,又依西高東低之地勢特點記述黃河、淮河、長江間的廿多座山脈走勢,此純為治國版圖之地理描述,後世風水師就認為此即「龍脈」之原理,並不正確。
  《管子.地員》論述大地形勢、土壤及水文,並以五土配五音,後來被風水師發展為五音五行之風水觀念。《周禮.司徒》曰: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

  開始有「相民宅」三字之出現,以及「土宜法」此種相地知識系統。《逸周書.度訓》說明:

 土宜天時,百物行治。

  可見土宜兩字呼應天時,一為俯地一為觀天,為當時百物之遵行原則,亦是治事方法,也因此成為後世風水術的基本依據。西周初年,周武王有意在雒邑建都,使命周公相地,《尚書.洛誥》云: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

  可見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人。當時「相宅」就是「相地」,宅指活人居住之處所,《尚書.召誥》序曰:

 成王在豐,欲宅雒邑,使召公先相宅。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不僅承襲以往之土宜觀念且更加具體外,且開始有「王氣」之觀念,此由《晉書.元帝紀》可以看出:

 始皇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故始皇東遊以壓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北山以絕其勢。

  而秦代巨大建築阿房宮及始皇陵均為占地極廣之工程,規模之大實在空前,由此亦可說明秦代之地理探堪技術極為高超,相地水準亦很高。
  西漢時代之相地術更為興盛,由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之西漢「地形圖」、「城邑圖」、「駐軍圖」即可看出畫有精細之山脈、山峰、山谷、河流等地形。《爾雅》書中有之〈釋地〉〈釋丘〉〈釋山〉〈釋水〉等篇均為地理描述,如:

 下濕曰隰,大野曰平,廣平曰野,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

  實可看出古人之地理認知之精確,亦可看出當時相地術之嚴謹與豐富。此時相地術又稱「形法」,《漢書.藝文志》曰:

 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

  不過當時尚無風水此名詞,只有「堪輿家」之稱。在司馬遷的《史記.日者列傳》中即記有:

 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

  此時的堪輿家為精通天文地理之占卜家,並非風水師。到了東漢,開始重視喪葬。當時進步的思想家王充撰《論衡》,有薄葬、四諱、譏日、譴時、卜筮等文,詳細敘述當時葬禮之忌諱,也反對厚葬。而當時興起「鎮墓文」之習
俗,在湖北江陵鳳凰山漢墓出土之鎮墓文提及:

 上天蒼蒼,地下茫茫,死人歸陰,生人歸陽,生人有里,死人有鄉。

  具體點出當時已有陰間之觀念。然而東漢時代之雅土並不信風水說,王充亦是大力抨擊風水之人,他認為《論衡》書中所言為葬禮而非風水,並對天人感應、神秘現象、符籙、卜筮、祭祀、鬼神等大為批判。東漢人士均注重居住環境品質,《後漢書.仲長統傳》曰:

 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幣,竹木周布,場圃築前,果園樹後。

  此些家居準則本為自然地理觀,後世卻成為陽宅之基本理論。

至下一節:[ 三、魏晉南北朝之後風水融入迷信色彩 ]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

※相關連結※
◎ 呂應鐘 - 佛經中的風水術:《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
◎ 呂應鐘 - 由風水源流發展批判後世風水術之迷信
呂應鐘中文首頁
呂應鐘出版著作
星站新視界

[ 論文摘要
 [ 一、風水是迷信或科學? ]  [ 二、東漢之前風水為居家之環境地理學 ] 
 [ 三、魏晉南北朝之後風水融入迷信色彩 ]  [ 四、明清之後風水更加龐雜迷信
 [ 五、風水就是時空力學與宇宙科學 ]  [ 六、結 語 ]

 [ 回新客星站首頁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