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腫瘤依然不見了/呂應鐘著

紙本書於2002年9月由自然風文化公司出版,現已絕版,今全文上網                 回首頁

             雈埵

自序2002/6

序一:呂應鐘現象

序二:生命重建與成長的歷程

序三:化煩惱為菩提

序四:勇氣--從飛碟研究到抗癌

見證:也算圓了和尚夢

治療過後的種種心得

   一年來的感想

   我曾高興也曾難過

    再度提供經驗

    中藥抓取過程不科學

    扶正袪邪的現代意涵

    絕對要提升免疫力

營養具足決定治療成敗

    營養一定要充足與均衡

    人體所需的六種營養素

    多喝優質的水

    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醣類與排毒

    SOD酵素

    不要怕脂肪

    蛋白質是細胞的基礎

    要額外攝取多樣維生素

    維生素B群+C保活力

    維生素E也不可少

飲食正確就能防癌

    多吃蔬果是正途

    多吃魚

    什麼是EPA

    什麼是DHA

    魚油是全方位保健品

    多吃黃豆製品

    味噌湯是無上佳品

    多吃五穀雜糧

    多吃含硫、硒等的蔬菜

    多吃紅色蔬果補充胡蘿蔔素

    紅葡萄汁可保護健康

生機飲食與素食的迷思

    我不贊成吃生機飲食

    生機或是商機?

    有機是觀念而非療法

    吃有機生機會導致營養不足

抗氧化抗衰老與抗癌

    降低自由基才會健康

    抗氧化劑的好處

    選擇抗氧化劑的一些原則

    自由基也不可過低

    抗氧化酵素SOD

    輔酵素Q10有其效果

為何生病的人越來越多?

    自然環境的惡化

    社會環境的壓力

    過度忙碌及壓力大就會生病

回復健康的經典方法

    要怎麼做才會健康?

    改善身體內部健康度

    體內環保

    用機能性食品改善體質

    改善心理健康度

    心理環境是個重要的新觀念

    提升靈性健康度

    提倡有靈魂的心理學

    靈界傳給榮格的信息

    設法提升自己的靈性健康度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1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2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3

   

 

 

 

 

 

不要怕脂肪

第四種營養素是「脂肪」,不過在「減肥當道」的今日,許多人一談到「脂肪」二字,就唯恐避之不及。

很少有人知道,我們身體上的每個細胞都含有脂肪,健康的女性約有18—25%的脂肪,男性約有15—20%的脂肪。一般而言,身體內的脂肪比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因此年紀愈大愈會發胖,原因就在此。所以,我們也應該用健康正確的態度來認識一下重要的脂肪。

脂肪是供給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它所產生的熱能高於糖和蛋白質,是人體的第二能量。而人在飢餓時首先利用體內脂肪來避免體內蛋白質的消耗,所以脂肪也很重要,不可過少。

秀傳紀念醫院林麗霜營養師說脂肪是細胞膜的主要成份,並且有下列功能:提供身體必須的脂肪酸、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保持體溫及防止體內器官受到震盪、供給熱能、增加食物美味及飽足感。

不過,每日身體所需的脂肪來自於炒菜的油脂就足夠了,不用額外攝取。現代兒童因為喜歡吃炸雞排等等西式食物,攝取過多的脂肪,所以個個肥胖但不健康,做父母的必須改進孩子的飲食習慣,才能獲得健康的身體。

蛋白質是細胞的基礎

第五是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因為維持免疫機能的最重要主角就是它,更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也是一切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所以我每天一定吃兩個蛋,白煮的或是煎蛋都可以,有時來個紫菜蛋花湯,或是番茄炒蛋,都是美味營養又便宜的食品。

醫學界說,全球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病就是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取不足。因為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構築材料」,我們每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織器官,都要有蛋白質來參與。如果不足,無法生成足夠的白血球和抗體,在臨床上的表現就是消瘦、體重下降、水腫等現象;也會導致兒童生長發育障礙,身體抵抗力降低,造成免疫機能的下降,重者會死亡。

根據醫學報導,人體大約含16%的蛋白質,每天約有300克蛋白質分解,用來修補組織,約有75克用來使肌肉更新,所以每天要合成70克以上蛋白質才能滿足身體所需。

常見的食品蛋白質來源有:肉類蛋白、大豆蛋白、大麥種子蛋白、小麥種子蛋白、花生蛋白和鳥類卵蛋白等。由於不新鮮的花生恐怕會產生黃鞠毒素,會致癌,所以我不常吃。其它歸納起來就是肉、蛋、大豆、大小麥了。大家都知道小麥胚芽很好,所以可以去買此類製品來加在牛乳中食用。

要額外攝取多樣維生素

第六是「維生素」,要維持免疫機能,只靠攝取蛋白質是不夠的,還要其他許多維生素來幫忙,例如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C、E等,都是維護免疫機能不可或缺少的最重要營養素。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到免疫機能失調,也就容易生病。

人體的上皮及黏膜細胞是阻絕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而維生素A(及存在於植物中的β-胡蘿蔔素)就是維持上皮及黏膜細胞健全的第一要素。它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普遍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如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全奶、奶油及蛋黃等。

台北醫學院保健營業系助理教授吳映蓉說:理論上,β-胡蘿蔔素本身是種很好的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堆積於血管裡,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因自由基引起的慢性病。但很不幸的,許多的研究結果發現,直接補充β-胡蘿蔔素,不但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發生,反而顯示會促進動脈血栓及某些癌症的罹患率。因此在醫學界對β-胡蘿蔔素的研究尚未完全釐清前,大家不要貿然購買β-胡蘿蔔素補充劑直接服用。

最安全、最有效的β-胡蘿蔔素補充方式是來自於天然食物。基本上,橘黃色或深綠色的植物性食物都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如甘藷、胡蘿蔔、南瓜、綠色菜、芒果、木瓜、甜椒等。

有人為了補充β-胡蘿蔔素而喝紅蘿蔔汁及生食紅蘿蔔,要注意的是生食紅蘿蔔,β-胡蘿蔔素的吸收率不佳,油炒或略加些油煮熟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而且過量的β-胡蘿蔔素會造成皮膚上的色素沉澱,使皮膚偏黃,使人誤以為患了皮膚病或是有黃疸。

其實吃熟的紅蕃茄或是飲用罐頭蕃茄汁是攝取β-胡蘿蔔素最好又簡便的方法。美國《時代》雜誌曾在2001年末評選十大營養品的第一位就是蕃茄,所以多吃蕃茄是最好的,不過要注意,不要吃綠色的蕃茄,愈紅的愈好。像蕃茄炒蛋、蕃茄蛋花湯、或煎蛋上淋一些蕃茄醬,都是既便宜又營養的天然佳品。

維生素B群+C保活力

第二種重要維生素是維生素B群,它們與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與生長分裂有關,缺乏維生素B群會使細胞的活力下降,會使人感到體力不繼。

維生素B群也具有抗氧化功能,在牛奶、內臟、胚芽、蛋類、豆類等食物中含量都很豐富。所以多喝牛乳是最簡便的方法,可是以國人的飲食習慣來說,很多人並不習慣喝牛乳,因此維生素B2的攝取量常常不夠。

缺乏維生素B群容易在口腔內產生發炎,或是嘴唇上長個紅孢,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火氣大」,我的體質就是如此,以前常不注意就火氣大,立即去買高單位維生素B群服用,也總要大約一週才能消去。

自從前年開始注重營養均衡的攝取之後,維生素B群攝取足夠,就不再發生口內炎的情況了。但是以前到藥局去買高單位維生素B群都是化學合成的,總是比較不好,所以現在都改食用天然食物萃取的維生素。這一點很重要,任何營養補充品最好是買天然萃取的。

再來就是維生素C,已經被證實有下列功效:能保護細胞、增強白血球及抗體的活性、能刺激身體製造與免疫機能有關的活性物質「干擾素」用來破壞病毒、減少白血球的損失、能修復肌膚彈性纖維、促進細胞間纖維母細胞增生、促進合成蛋白質及組織的膠原組織、讓受到陽光傷害的皮膚恢復原有的光澤。

缺乏維生素C,病原體侵襲人體成功的機率就會提高,也更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兩次諾貝爾獎得主鮑林博士曾大力提倡維生素C具有抗癌及抗老化的作用,必須大量服用。

台北榮總內科部及自由基研究小組召集人蔡坤志醫師說,維生素C另一項最被重視的效果在於其預防癌症的功用,截至目前為止,已有數百篇營養學研究發現,維他命C的攝取與癌症的發生有反比關係,其中尤其與胃癌及食道癌的關係最為顯著。

荷蘭曾進行一項12多萬人的大規模飲食調查,再次證明由飲食中得來的維他命C有減少胃癌發生的效果。 但是要由食物中獲取足夠量有抗氧化能力的維生素C,每天必須攝取500毫克以上,這個量約等於每天要吃十多顆柳橙才能做得到,誰能做得到呢?所以每天額外服用天然維生素C錠劑,確實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