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腫瘤依然不見了/呂應鐘著

紙本書於2002年9月由自然風文化公司出版,現已絕版,今全文上網                 回首頁

             雈埵

自序2002/6

序一:呂應鐘現象

序二:生命重建與成長的歷程

序三:化煩惱為菩提

序四:勇氣--從飛碟研究到抗癌

見證:也算圓了和尚夢

治療過後的種種心得

   一年來的感想

   我曾高興也曾難過

    再度提供經驗

    中藥抓取過程不科學

    扶正袪邪的現代意涵

    絕對要提升免疫力

營養具足決定治療成敗

    營養一定要充足與均衡

    人體所需的六種營養素

    多喝優質的水

    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醣類與排毒

    SOD酵素

    不要怕脂肪

    蛋白質是細胞的基礎

    要額外攝取多樣維生素

    維生素B群+C保活力

    維生素E也不可少

飲食正確就能防癌

    多吃蔬果是正途

    多吃魚

    什麼是EPA

    什麼是DHA

    魚油是全方位保健品

    多吃黃豆製品

    味噌湯是無上佳品

    多吃五穀雜糧

    多吃含硫、硒等的蔬菜

    多吃紅色蔬果補充胡蘿蔔素

    紅葡萄汁可保護健康

生機飲食與素食的迷思

    我不贊成吃生機飲食

    生機或是商機?

    有機是觀念而非療法

    吃有機生機會導致營養不足

抗氧化抗衰老與抗癌

    降低自由基才會健康

    抗氧化劑的好處

    選擇抗氧化劑的一些原則

    自由基也不可過低

    抗氧化酵素SOD

    輔酵素Q10有其效果

為何生病的人越來越多?

    自然環境的惡化

    社會環境的壓力

    過度忙碌及壓力大就會生病

回復健康的經典方法

    要怎麼做才會健康?

    改善身體內部健康度

    體內環保

    用機能性食品改善體質

    改善心理健康度

    心理環境是個重要的新觀念

    提升靈性健康度

    提倡有靈魂的心理學

    靈界傳給榮格的信息

    設法提升自己的靈性健康度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1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2

病友與我互動的若干實例3

 

 

用機能性食品改善體質

什麼是機能性食品?這個名詞是在1980年代中期由日本所提出,意指除了包含傳統的營養成分外,可提供保健好處的任何食品或食品成分。再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能促進人們健康的營養保健食品。日本厚生省是世界各國中唯一對機能性食品下了明確定義的官方組織,它說︰「機能性食品是將食品的生理機能,利用各種分析方法得到驗證,而將其生理機能與特定作用方式的關係加以闡明。簡而言之,機能性食品便是具有生理調節機能之附加價值的食品。」

而該省生活衛生局的官員也將機能性食品的定義加以說明:「舉例來說,機能性食品具有下列的功效︰預防或改善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變、高血脂、腎臟病)的症狀,老年病患的治療和調養,促進或抑制特定物質的吸收、增進食欲、改善新陳代謝、強化體質等。」

在美國,已於1994年通過「膳食補充品健康與教育法案」(DSHEA,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 of 1994),正式將具有保健功效的膳食補充品,自一般食品與藥品中區分出來。

其實日本所稱的「機能性食品」,就是美國的「營養補充品(Nutritional Supplement)」,在中國大陸叫做「保健食品」,也就是我國的「健康食品」。然而由於我國健康食品法規有很多缺乏,目前通過衛生署審核大約有70種健康食品卻是充滿不健康的問題。建議一般人還是少吃,因為吃了這是只強調某種療效的健康食品,保證不健康。

現今市面上標榜健康食品(營養補充品、機能性食品)的產品五花八門,不下千種以上,讓大家都不知如何選擇。有好幾個廠牌的健康食品業者曾經寄資料給我,甚至親自來找我,希望我用他們的產品。在我詳細研究之後,也認為這些健康食品都不錯,各有各的功效,但是,有些產品始終沒有讓我有feeling。

所有的機能性食品都強調是自然食品,而不是藥品,這一點我相信,因為若是藥品絕不可以如此販賣,早就被衛生署取締了。由於我國法定名稱是「健康食品」,這些機能性食品規避送審的麻煩,統統送審為一般食品,所以我們可以在有些大賣場上看到一大堆營養品。

我專業研究「基因營養醫學補充品」,因為這類產品都必須「經過特殊的生物科技製成過程,具有生理調節機能功效」,這些年來,我天天食用高劑量的純天然基因營養醫學補充品,自身效果非常好。而建議病友食用,也都有極佳的回饋。因為這些營養食品是在補充病人或老人身體所需,能滿足特殊營養需求,對於生理機能有正面的改善功效,獲得更健康的身體。

不過所有的機能性食品都是濃縮成高單位成分,又加工成粉狀、膠囊狀或錠劑狀,看起來像是藥品,以致有人習慣用吃藥的眼光看待。害得我時常要跟別人強調:「這不是藥,是純天然蔬果萃取的食品。」

隨著生技產業的進步及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入,許多藥廠、食品業者及科學研究機構都紛紛投入開發新的機能性食品的行列,就是因為其具有高度療效,但卻不具任何副作用的特性使然。在講求「均衡、整體」健康概念的潮流中,此種機能性食品就是最符合此一訴求的新時代產品。

數年來我每天強健自己的方法是:早晨先將能夠保護細胞膜、含有膠原的多種產品混合沖泡,然後用這一杯來吞服包含有有機硒酵母、抗氧化、維生素B+C、魚油、、、等多種基因營養醫學補充品。然後才吃包子、水餃等能填飽肚子的食物。

這樣一來我全天所需的營養全足夠了,三餐反而變成附屬的,所以就能悠哉地憑喜歡而吃了。然後,用一只2000CC的水瓶裝滿能量水,當作一天所需。中午和晚餐再吞服數粒不同功效的基因營養醫學調理品。

記得以前的新生活公約「新、速、實、簡」嗎?為了符合時代的進步,沒有那麼多閑時間讓我們做東做西的,當然要以「新產品、快速方法、實際效果、簡便」為原則來得到健康。希望這個現代化攝取充分營養的科技方法,能使大家認同,社會要進步,地球要進步,我們飲食攝取營養的方法也要進步,摒棄以前不科學的土法,充分享受生物科技帶給我們的方便、精純、乾淨、安全的製品。

改善心理健康度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不過一般人比較無法弄清楚何謂心理健康,因為這個名詞比較抽象。心理(mental)狀況也常常被稱為精神狀況,譬如說某人心理不正常,也可以說精神不正常。那是一種外顯的表現。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蔡秀美教授及心理學系周雅容教授曾做過「臺灣地區老年失偶婦女的居處狀況、支持網絡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結論提到「在心理健康方面,不論由士氣量表或憂鬱量表獲得的指標,資料顯示失偶老年婦女比有偶老人、失偶男性有較高的心理困擾程度。」又說「最後在支持網絡及心理健康方面,應鼓勵老年失偶婦女跨出原有的生活圈,主動參與社團活動,如社區的外語學習或參加土風舞、書畫等社團,透過學習積極充實生活的內涵,如此才能擁有快樂的晚年生活。」

其實不只老年婦女,任何年齡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可是,要怎麼做呢?首先是「絕對不要憂鬱」。有些人在醫生宣佈我們罹患癌症時,就立即陷入世界末日的情境中,心理變得極度的失望、憤怒,原本還有精神的模樣一下子變得失去元神的落魄樣,開始憂鬱起來,每天就過著有氣無力的生活。在心理學上,這是情緒低落的憂鬱症。憂鬱症也被稱為「心的感冒」,可見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

「罹患癌症」四個字會讓我們產生憂鬱,而憂鬱會使我們精神不濟、食慾不振,造成身體不適、百病又叢生,結果造成「一人生病,家人遭殃」,當事人心情不好、吃不下、睡不著、工作無效率、缺乏耐性,開始與家人產生溝通不良,有的人開始不耐煩,相互抱怨,甚至責怪對方,使全家籠罩在抑鬱的氣氛中,逐漸喪失了親情功能。最後,患者病情惡化下去,家人疲於恐慌錯亂,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孤獨走向寂寞邊境,甚至走向生命的盡頭。

這是不好的演變,我們必須堅強起來,心裡想著「癌症有什麼好怕的!我要克服它」,你就好了一半。因為現在西醫的放射治療儀器更加進步了,準確性更高又可以減少副作用;治癌的化學藥物也有新產品,一位住在高雄的癌症患者在電話中告訴我,醫生告訴她有一種新化療藥不會有副作用,可是尚未有健保給付,必須自費一萬多元。我建議她使用,不要為了省一萬多元而被副作用摧殘。因為沒有副作用,身體狀況會覺得很好,就不會影響到情緒,心情開朗,日子好過,回復的狀況會更快。所以,不要憂鬱是心理健康的第一個要素。

台中市北屯國小羅清清老師說:「身體健康,需要有心理健康的配合。」並認為「心理健康需從小培養起」,我覺得這是很正確的觀念。一個真正健康的人,除了身體強壯、精神煥發之外,還要擁有穩定的情緒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也就是說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要能保持健康。

現在我就用比較表的方式,列出心理健康與不健康的對照項目共二十項,讀者不妨自我測驗一下,打打分數,看看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幾分。如果你勾選的項目偏右邊「不健康」的較多,在此誠懇地建議立即做改善,俗說「相由心生」及「萬法雖心識」,這是極為重要的健康要求。

心理健康的特徵

心理不健康的特徵

有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

有自尊感

常懷疑自己的能力

經得起挫折與失敗

常自覺情緒不穩定

接受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不會被喜怒哀樂過分影響情緒

不能接受自己失敗

對自己感到滿意

自我形象低落,常自覺不如人

自我肯定

否定自己

樂於與人相處

不喜歡與人相處

信任別人

猜疑別人

為他人著想

不理別人感受

喜歡參與團體活動

遠離團體生活

對人有責任感

對人冷漠

對別人有愛心

對別人缺乏愛心和友善的態度

建立良好而持久的人際關係

難與人建立良好而持久的人際關係

善於與人溝通

難於與人溝通

積極面對環境的考驗

對社會不滿

切實解決生活各種問題

自怨自艾

能作出抉擇和負起責任

逃避生活上的問題

能適應環境和轉變

不能適應環境和轉變

有實際的計劃和目標

對生活、工作提不起興趣